在产品经理的日常工作中,挖掘用户需求是必然要做的事情,那么,产品经理要怎么辨别需求的真伪?与此同时,产品经理在提炼需求时,还需要考虑到哪一因素?答案是“场景”。本篇文章里,作者便发表了他的看法,一起来看。
上一期我们聊完了产品经理的产品观,这期我们聊聊产品经理最绕不开的两个词语:需求和场景。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的最核心的职责,便是挖掘用户需求,设计好的产品。
一、需求有真伪
需求有真伪通常会有两种情况:
- 用户说的是假的需求;
- 用户说的是真需求的解决方案。
所以面对用户提出的所谓的需求,我们要谨慎。乔布斯说的更夸张,人们不知道他自己想要什么,直到你把产品放到他面前,所以我从不依赖市场研究;福特亨利说过,你问用户需要什么,他们只会告诉你他需要一匹更快的马。在福特的例子里面,就是很典型的第二种情况,用户提出的是自己的解决方案,不是原始需求。
上篇文章中,我提到的用户找到我们说我们摄像头尾线短的例子,其实最早的他跟我们说的是,你们的尾线需要1米。
甄别伪需求有一些方法:
第一个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更快的马?因为想要更快的到达目的地。为什么要1米的线?因为不够长。为什么不够长?因为要转个弯。
第二个是实际观察用户碰到了什么问题。在不干扰用户操作的环境下,去观察用户在操作过程中,哪一步他皱眉了,哪一步他有疑惑了,他的行为比他的话语更有说服力。
请各位回想下,自己在实际操作中有没有遇到过用户提的是伪需求的例子,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二、需求有先后
用户的需求总是无限的,而我们做产品时候的资源总是有限的,所以当我们拿到需求时,通常是需要做两件事情:
- 去除不需要做的需求;
- 对需求排优先级,评估是否分阶段开发。
小米决定要干手机的时候,一上来不是投入大资源做手机,而是聚焦在软件上,而软件上面有很多功能,他们就聚焦在通话上。有很多人做产品的时候,总想着功能要越多越好。但越多越好会有两个问题:
- 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做多了,很难做精;
- 功能太多,用户会迷糊。
国产凌凌漆里面有句高效的台词,你以为他是个大哥大电话,其实他是个刮胡刀,但很多产品就是有这样的问题。想做一个大而全的东西,最后定位混乱,产品功能难用,导致项目失败。
阿里音乐以前做个一个应用平台,上面你可以买演唱会门票,能听歌,还能唱K,歌手还可以找策划,找品牌方,后来这个不了了之。张小龙之前有句打趣的话,一个产品,要加多少功能,才能成为一个垃圾产品啊!
大家想想为什么总有产品经理喜欢做大而全的产品?
其实是产品经理的不自信,通过这种产品功能的堆砌来掩饰自己在思考产品定位上的懒惰,模糊产品定位,或者幻想着万一有个功能用户很喜欢产品成为爆品了?但无数的血泪史告诉我们,消费类产品的功能如果企图满足用户很多需求,最后往往每个功能都会比较烂。
到这里大家想一下: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夏天给用户降温的电子产品,你会怎样设计?
你在思考上面这个问题的适合,第一反应如果是问这个产品是用在室内的还是室外的,那么恭喜你,关于产品经理的另外一个关键词,你已经建立起了意识,这就是:场景。
三、场景
产品经理另外一个要时刻记在心里的词语就是:场景。
产品的功能是满足用户的需求的,而需求大多是在场景下产生的,所以在定义功能的时候,需要实际地考虑用户的使用场景。
比如一个家用摄像头,如果考虑是室内使用的场景下,那在设计上就不需要过多注意防水设计。同样是个摄像头,如果是室外的,你要增加一个物理通话按键,就很鸡肋,用户不可能每次趴梯子按一下。所以产品的功能是在场景下产生的,我们在对产品功能有疑惑的时候,可以带入到用户的实际使用场景下去验证。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做用户画像和用户体验地图的原因,有个用户画像后目标客户的形象就立体了,然后使用用户体验地图这个工具,模拟用户在实际场景下会怎么使用这个产品。
聊完了需求和场景,下篇文章给大家几个产品经理拿来就可以用的武器。
本文由 @Lik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