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焦慮依附者,如何善用交友軟體,而非受困於交友軟體?——依附理論系列(十九)

793次阅读
没有评论

前一陣子,在網路上看到了一篇新聞,標題是〈交友軟體真的可以找到對的人嗎?研究曝 1 種人最容易暈船,越玩反而越痛苦〉,裡面在談的是焦慮依附玩交友軟體,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這一篇新聞裡指出,焦慮依附在交友軟體上,是最難從中受益的一群人,而新聞的最後,則建議焦慮依附者接受心理治療。

對於這樣的新聞,我是不贊同的,一來是依附風格本身其實是難以改變的,二來是心理治療並不是一個便宜的療程,且依附風格難以輕易被改變。這樣的新聞,好像讓焦慮依附者陷入了一個永遠無法解決的困境深淵當中,而改變卻是非常困難的。

因此,這一篇文章,我想要來談談,焦慮依附的人應該如何妥善地使用交友軟體,如何讓交友軟體成為有助於自己成長的工具,而非陷入缺乏安全感的無盡回缺之中。

身為焦慮依附者,如何善用交友軟體,而非受困於交友軟體?——依附理論系列(十九)焦慮依附的人有方法可以妥善地使用交友軟體,讓交友軟體成為有助於自己成長的工具,而非陷入缺乏安全感的無盡回缺之中。示意圖/envatoelements

什麼是焦慮依附?什麼是逃避依附?

雖然在過去,我寫過非常多依附風格的文章,想閱讀更多的人可以看看這兩篇(依附理論的起源:我們為什麼會依賴別人──依附理論系列(一)依附傾向:我對你的依附沒有絕對分類──依附理論系列(二)),但在這篇文章的一開始,我還是要談談什麼是依附風格。

在依附風格的定義上,是一個兩軸四象限的概念。依附可以分成四種類型,分別是安全焦慮逃避矛盾等四種依附。

身為焦慮依附者,如何善用交友軟體,而非受困於交友軟體?——依附理論系列(十九)

先來談談焦慮的特質。所謂焦慮依附,指得是在關係中容易感覺到對方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親近自己,因而容易覺得患得患失、想要不斷確認關係的特質。而所謂的逃避依附,則是在關係中害怕與別人親近,在親近的同時容易感覺到喘不過氣,希望與愛人保持距離的一群人。

安全依附的人,就是焦慮跟逃避兩個特質都低的人,他們不容易感覺到別人要拋棄自己,也不容易感覺到難以和他人親近;而矛盾依附則是,時而會感覺到對方與自己不夠親近、害怕對方拋棄自己,又時而會感覺到對方和自己太過親近,覺得不舒服而想拉開距離的人。

交友軟體上,到底是怎麼樣的人居多?

那麼,交友軟體上,到底是怎麼樣的人居多呢?根據師大的碩士生陳姵如在她的畢業論文蒐集到的資料指出,台灣的交友軟體上,「焦慮依附」佔總人數 38.33%,「安全依附」佔總人數 25.83%[1]。不過因為她使用的量表,和國際上普遍使用的量表有一些學理上的爭議,因此我無法將逃避依附和矛盾依附的比例進行呈現。不過簡單來說,焦慮依附在交友軟體上,佔了將近四成的人數,而安全依附也有1/4的人數。

那麼,焦慮依附的人,到底為什麼會在交友軟體上佔這麼大的比例呢?他們使用交友軟體,又是為了什麼呢?

過去的研究指出,焦慮依附的人渴望與人親密的特質,會讓他們渴望與人在社交上來往,同時害怕被拒絕[2]。在這樣的情況下,交友軟體確實提供了一個很適合焦慮依附社交的場合。

在一般的生活中,我們的社交,並不一定是為了獲得對方的喜歡而做的。工作上必須要和老闆社交、和同事社交,是為了讓工作順利進行下去而做的;而且在這些情境之下,我們並不知道對方到底對我們有沒有私領域上的興趣。

然而,交友軟體的設計上,讓我們一開始就能夠設定自己要尋找朋友、短期交往關係、長期交往關係、結婚為前提的關係等等,對於焦慮依附這些想尋求深刻而緊密的關係的人而言,其實是相對友善的環境。

身為焦慮依附者,如何善用交友軟體,而非受困於交友軟體?——依附理論系列(十九)交友軟體的設計,對於焦慮依附這些想尋求深刻而緊密的關係的人而言,是相對友善的環境。示意圖/envatotelements

過去的研究曾經指出,一旦一個人意識到彼此相互吸引[3],彼此的互動模式會有所改變,而交友軟體提供了互相喜歡才能配對的機制,讓使用者透過意識到自己跟一些人成功配對,而感覺到自己是一個具有吸引力的人[4]。

焦慮依附在交友軟體上的危險,以及我們該如何克服

不過,焦慮依附傾向越高的人,在使用交友軟體上,確實也有一些風險存在。根據一份研究指出,焦慮程度越高的人,確實越有可能使用交友軟體,也會在交友軟體上花費較多的時間。

花費較多時間上,其實是一把雙面刃。雖然好的部分在於,我在上一段提到,交友軟體讓焦慮依附,比較不必擔心被拋棄、不被喜愛等等的社交線索,但也有研究指出,焦慮依附傾向高的人,在交友軟體上,比較難以實際約到他人碰面[6];除此之外,焦慮依附若使用交友軟體和他人約炮,比較難以獲得滿足,同時也會產生許多負面的情緒[6]。

因此,針對這些部分,我要提供焦慮依附傾向高的人,在使用交友軟體上的一些建議。

第一個建議,就是不要約炮。對於焦慮依附的人來說,大多會希望性行為是一個讓彼此關係更加進展的手段,而非像逃避依附一樣,比較能夠性愛分離。這個部分,我在泛科學上的〈性與愛的矛盾掙扎?不同依附型態對性愛關係的影響──依附理論系列(十七)〉一文中,有過詳細的討論。

正因為焦慮依附希望性愛能讓關係進展,那麼短暫的約炮關係,就容易讓焦慮依附暈船,因為焦慮依附者,雖然名義上同意對方只做愛不交往,但實際上又會希望透過性愛來改變對方的態度,進而跟自己交往。

如果約炮的對象,打從一開始就很堅持彼此不要交往,那麼約炮後,讓焦慮依附者感受到對關係不滿意,並隨之產生許多負面感受,就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因此,如果你的焦慮依附特質高,又真心希望找到一段長久的關係,千萬不要以身試火。

身為焦慮依附者,如何善用交友軟體,而非受困於交友軟體?——依附理論系列(十九)短暫的約炮關係,就容易讓焦慮依附暈船。示意圖/envatoelements

第二個給焦慮依附的建議在於,交友軟體用得多沒關係,但必須要把認識一個人的時間拉長。焦慮依附傾向高的人,大多會希望盡快確認兩個人的關係。但經歷過多場戀愛之後就會發現,有一些關係中自己的期望,以及對方對關係的期望,若未能在交往前做過核對,就容易讓彼此在交往中過得不順利(關於焦慮依附比較容易期待在認識時盡快拉近關係的研究,可以參考〈交往前,讓我們約會吧!三種依附類型怎麼做?──依附理論系列(四)〉)。

當然,我並不贊同感情中不應該改變別人的說法。我覺得戀愛是一個互相滿足、一起成長的過程,但我同時也不認為,希望短時間內改變對方的行事風格或價值觀等等,是一件讓人舒服的事情。

因此,把互動時間拉長,同時和對方討論一些自己的期望和對方的想法之間的落差,或許有助於你篩選掉無法相處的對象,或是打算和對方長久走下去,該如何拿捏彼此的進展速度。

身為焦慮依附者,如何善用交友軟體,而非受困於交友軟體?——依附理論系列(十九)把互動時間拉長,同時和對方討論一些自己的期望和對方的想法之間的落差,或許有助於你篩選掉無法相處的對象,或是打算和對方長久走下去,該如何拿捏彼此的進展速度。示意圖/envatoelements

第三個給焦慮依附的建議,則是盡量尋找同時具有「低焦慮」與「低逃避」這兩個特質的人交往,也就是和安全依附交往。安全依附者,相對而言有著較高的安全感,也比較願意對感情抱持著開放的態度。

如果真的找不到安全依附者,我也會建議焦慮依附特質較高的人,避免和「高逃避」的「逃避依附」與「矛盾依附」交往,他們不喜歡與人太過親近,不習慣表達自己的情感,對於情感需求高、希望與人親近的焦慮依附者而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當然,我無法提供一種通往幸福的簡單道路,即便我寫過眾多與依附相關的文章,也對依附相對熟悉,但我覺得了解依附,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適合和怎麼樣的人交往,不適合和怎麼樣的人交往;同時,你得了解到,哪一些關係,是讓自己容易表達情感,同時不會受傷的關係,而哪一些關係,是讓自己容易受傷,對方是無法接住自己情感需求的關係。

身為焦慮依附者,我不認為自己應該避免使用交友軟體,即便容易暈船,但挑選對象,讓自己暈一個暈下去會安全的人,而不是暈那些會讓自己受傷的人,我覺得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粉專 Psydetective-貓心

參考文獻

  1. 陳姵如(2022)交友軟體使用者之人際依附風格、愛情態度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 Mikulincer M, Shaver PR. (2007) Attachment in adulthood: structure, dynamics, and change. New York: Guilford.
  3. Luo, S., & Zhang, G. (2009). What leads to romantic attraction: Similarity, reciprocity, security, or beauty? Evidence from a speed-dating stud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77(4), 933–964. 
  4. Alexopoulos C, Timmermans E, McNallie J. Swiping more, committing less: unraveling the links among dating app use, dating app success, and intention to commit infidelity.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20; 102:172–180.
  5. John K. Coffey, D. Kyle Bond, Jessica A. Stern & Natalie Van Why (2022): Sexual Experiences and Attachment Styles in Online and Offline Dating Contex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xual Health, DOI: 10.1080/19317611.2022.2110349
  6. E. Timmermans & C. Alexopoulos(2020) Anxiously Searching for Love (Among Other Things): Attachment Orientation and Mobile Dating Application Users’ Motives and Outcomes. Volume 23, Number 7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