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二代”接班,MEMS厂商明皜传感谋上市,难逃“大股东依赖症”| IPO观察

650次阅读
没有评论

“企二代”接班,MEMS厂商明皜传感谋上市,难逃“大股东依赖症”| IPO观察

近日,苏州明皜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皜传感”)于上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在科创板上市。

钛媒体APP注意到,明皜传感第一大股东为上市公司苏州固锝(002079.SZ),公司当前的实控人吴念博、吴炆皜父子也分别是苏州固锝的实控人及董事长。上世纪90年代,父亲吴念博艰难创业,随后将苏州固锝成功送上资本市场。如今,80后儿子吴炆皜在父辈支持下继续创业,推动明皜传感冲击IPO上市。但也因为如此,明皜传感的“独立性”遭到质疑。

尽管在苏州固锝和一众资本的支持下,明皜传感的业绩连年增长,但相较于一众国际MEMS巨头,明皜传感还是存在着产品结构单一、毛利率低于同行等问题。

主营产品营收占比超9成

公开资料显示,明皜传感是一家专业从事 MEMS 传感器研发、设计和销售的芯片设计公司,具备包括芯片设计、制造工艺、封装测试、软件算法在内的完整核心技术架构。公司的前身是成立于2003年的美国Miradia(明锐光电公司),2010年年底,上市公司苏州固锝以360万美元收购了Miradia,紧接着第二年在此基础上投资创建了明皜传感,团队目前遍布苏州、深圳、美国硅谷及中国台湾新竹。

自成立以来,明皜传感围绕 MEMS 惯性传感器进行布局,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穿戴、平板/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领域,智能家居、智慧畜牧等物联网领域以及车载应用领域。公司的终端客户包括荣耀、小米、联想、歌尔、三星、谷歌、Comcast、比亚迪等等。

虽然明皜传感拟登陆科创板上市,但钛媒体APP发现,受资金和能力限制,公司是采用Fabless模式运营的MEMS传感器企业,除部分功能验证测试需求由自有测试产线满足外,晶圆制造、晶圆测试、封装和部分功能验证测试均委托代工厂完成。

从业绩上看,明皜传感近年营收逐渐增长。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2年(以下称“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8503.51万元、16978.30万元和19789.90万元;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5040.85万元、-2443.05万元和2798.77万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112.44万元、1465.8万元、2610.35万元。

对于2020年度和2021年度归母净利润亏损金额较大,明皜传感解释称,主要系实施股权激励确认高额股份支付费用所致。扣除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后,2021年度公司已实现盈利。

从具体业务上看,公司的主要产品包括MEMS 加速度计、MEMS压力传感器和传感器模组。报告期内,MEMS加速度计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3.92%、96.70%、98.70%,产品结构较为单一。

但即使是从主营产品来看,明皜传感与国际龙头企业对比仍显竞争力不足。根据YoleIntelligence的统计数据,2021年惯性传感器的市场仍主要由国际厂商占据,加速度计、陀螺仪、IMU市场的前五大厂商均为国际大厂,分别占据各自市场的84%、83%、88%。根据Yole Intelligence的统计测算,2021年明皜传感MEMS加速度计全球销售额占比仅为2.11%,位列全球第七名,市场占有率与头部厂商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ASIC芯片供应商“单一”

传感器行业的发展离不了庞大的资金支持,尽管明皜传感的体量与国际巨头仍有距离,但其背后也不乏资本支持。

天眼查显示,明皜传感已完成3轮融资,股东中包含了例如尚颀资本、元禾控股、致道资本、明善资本、国晟资本、华翔集团、泰达科投、国联投资等大型资本以及知名VC/PE的身影,此外,明皜传感还获得了来自小米、比亚迪、上汽等产业资本的投资。

截至IPO前夕,上市公司苏州固锝是明皜传感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1.63%,苏州固锝的控股股东苏州通博也持有明皜传感7.97%股份,为后者第四大股东。吴念博、吴炆皜、DAVIDDA-WEI WANG为明皜传感的实控人,三人合计控制明皜传感40.65%股份对应表决权。其中,吴念博为苏州固锝的实控人,吴炆皜是苏州固锝的董事长。

而在经营上,明皜传感较为依赖大股东苏州固锝

“企二代”接班,MEMS厂商明皜传感谋上市,难逃“大股东依赖症”| IPO观察

招股书中,明皜传感提到,由于国内MEMS产业起步较晚,且MEMS传感器的封装和测试具有非标化的特征,国内缺乏专业的代工厂提供全套的代工服务。因此公司在成立初期借助股东优势,与苏州固锝紧密合作建立了MEMS加速度计的封装与测试体系,并向其采购封装测试服务至今。报告期各期,公司对苏州固锝关联采购的金额分别为2071.59万元、3073.94万元和3327.22万元,占各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5.41%、20.22%和21.18%。

钛媒体APP注意到,明皜传感与苏州固锝间接持股的上市公司纳芯微(688052.SH)关系也较为密切。公司在招股书中提到,报告期内,公司原材料之一ASIC芯片均向纳芯微采购,公司选择与纳芯微作为该类产品的唯一供应商。采购金额分别为2239.33万元、3452.22万元和4653.65万元,占各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7.47%、22.71%和29.62%。因此,公司对ASIC芯片的采购存在单一供应商依赖的风险。

此外,由于第一大股东苏州固锝投资的私募基金为上市公司纳芯微的5%以上股东,明皜传感也对纳芯微的采购比照关联交易披露。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项关联交易合计占明皜传感各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2.88%、42.93%、50.8%,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

毛利率各期低于同行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明皜传感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8.83%、30.64%和34.24%,低于国内同行业可比公司均值52.16%、50.39%、52.75%。而明皜传感给出的解释是,“主要系产品类型、下游应用领域方面存在差异”。

钛媒体APP了解到,在明皜传感的可比公司中,敏芯股份主要产品为MEMS麦克风,下游应用领域与公司同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和智能家居等领域;芯动联科主要产品为军工类MEMS惯性传感器,该下游应用领域对价格不敏感;歌尔微主要产品为MEMS声学传感器,应用于消费电子领域,但其产品采用外购芯片的解决方案占比较高。睿创微纳产品主要为非制冷红外热成像MEMS芯片、红外热成像探测器、机芯、整机等,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军工以及民用安防。与芯动联科睿创微纳相比,明皜传感产品主要为消费级产品,该类产品市场空间巨大但市场参与者较多,使得毛利率水平相对较低。

或许明皜传感也意识到了公司产品的局限性,此次IPO,明皜传感拟募资6.2亿元,主要投向高性能高可靠性MEMS惯性传感器开发与系统应用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MEMS传感器测试基地建设项目等。

不过,钛媒体APP注意到,明皜传感近年来的研发费用有降低趋势。2020年至2022年,明皜传感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216.55万元、3170.97万元、2233.31万元,近三年公司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6.64%、9.98%、11.27%,2021年和2022年低于行业均值17.15%、21.99%。对于研发费用率降低,公司解释称,主要是因为2020年公司收入规模相对较小,研发费用率相对较高。2021年度至2022年度,公司收入规模增幅较大,因此在研发费用持续增长的同时研发费用率有所降低。“企二代”接班,MEMS厂商明皜传感谋上市,难逃“大股东依赖症”| IPO观察

但从数值上看,明皜传感2022年的研发费用整体减少了近940万元,对此,钛媒体APP也发函至公司询问具体原因,但截至发稿,对方并未回复。(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于莹)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