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连续6个季度收入增速下滑颓势,阿里云能否重回高增长轨道?

577次阅读
没有评论

结束连续6个季度收入增速下滑颓势,阿里云能否重回高增长轨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甲子光年科技产业智库,作者|赵健

昨天,阿里巴巴发布了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的季度(2024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这也是阿里集团“1+6+N”组织变革后的首份季度业绩。

今年3月28日,阿里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被看作是阿里成立24年以来最重要的一次调整。

阿里巴巴集团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并分别建立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的董事会,实行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的CEO负责制。

阿里的调整即将结束。这是张勇最后一次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的身份参加财报电话会议。9月10日之后,张勇将卸任该职位,专职于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

阿里云也成为了财报电话会议的重心。在提问环节的7个问题中,有3个与阿里云相关。

从业绩表现来看,阿里云交出的答卷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

  • 收入增速重回正增长,结束了过去连续6个季度的增速下滑;
  • 从收入体量来看,2023年上半年阿里云收入已经被天翼云反超;
  • AI大模型带来的增量机会还未充分释放。

无论对于阿里云还是张勇,这份季度财报都是一个不错的开端,但阿里云也面临强力竞争,以及AI驱动增长的不可预测性。

高利润与低增长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阿里云智能集团的总收入为人民币251.23亿元(34.65亿美元),去年同期收入为241.27亿元,同比增长4%;经调整后的息税前利润为3.87亿元(约合5300万美元),去年同期利润为1.88亿元,同比增长106%。

值得一提的是,从这一季度开始,阿里集团采用新的组织治理架构,六大业务集团与其他业务公司在业务运营上均高度独立。因此,阿里云的收入包括了来自生态体系内外客户的收入

阿里云的整体表现可被概括为:收入增长缓慢,但利润增长翻倍。

利润的高增长不在于开源而在于节流,这与阿里云的核心PaaS产品钉钉密切相关。2020年9月,阿里实行“云钉一体”战略,将钉钉并入阿里云。钉钉在本季度财报中首次单独披露,但并未公布收入情况。

疫情以来,免费的钉钉在教育、办公等领域积累了大量用户。根据QuestMobile的数据,按2023年3月的月度活跃用户计算,钉钉是中国最大的商务效率移动应用程序。

但海量用户也给阿里云的带宽、存储等资源带来了很大的成本压力。到了今年,线下活动恢复,市场对钉钉的需求回到正常水平。阿里云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钉钉使用的正常化导致租用和带宽成本降低。这是阿里云利润高增长的原因。

阿里云的收入同比增长了4%。阿里云表示,从产品角度出发,增长由存储、网络、人工智能计算相关产品所带动,部分被内容分发网络需求同比恢复常态化所抵销;从客户群体角度出发,增长是由金融服务、教育、电力和汽车行业收入所驱动,部分增长被主动管理项目式云服务收入的举措所抵销。

虽然4%的增速依然较低,但阿里云已经结束了连续6个季度的收入增速下滑。在上一季度,阿里云收入同比下滑2%,这是阿里云历史上的首次负增长。

结束连续6个季度收入增速下滑颓势,阿里云能否重回高增长轨道?

近两年,全球云服务商收入增速下滑是一个共同趋势,但与海外AWS、微软智能云、谷歌云三大云巨头相比,阿里云的收入增速要低一个量级。在今年第二季度,AWS与微软智能云的增速仍然保持在10%以上,谷歌云的增速更是高达28%。

全球化不仅是阿里集团的核心战略之一,也是阿里云的重要战略。但在全球市场,阿里云的市场份额正在遭遇严峻挑战。

近期,行业研究机构IDC发布2022年全球云计算追踪数据,根据IaaS市场份额数据,全球前三名云服务商依次为亚马逊、微软、阿里云,阿里云以6.2%的份额位居全球第三。此前,另一家行业研究机构Gartner发布的2022年全球云计算IaaS市场份额数据,阿里云也是位列前三。

结束连续6个季度收入增速下滑颓势,阿里云能否重回高增长轨道?

但实际上,云计算的竞争早已不止于IaaS,而是IaaS+PaaS+SaaS全栈产品的竞争。谷歌云在本季度的收入为80.31亿美元(阿里云34.65亿美元),无论是收入还是增速都远远高于阿里云,在国际市场的市场份额超过阿里云只是时间问题。

政企市场的挑战

阿里云在国内市场的低增长有很多因素,既有阿里云历经多年快速发展后主动调整收入结构,追求高质量发展带来的阵痛,也有市场和客户构成变化带来的客观影响。

比如,上一季度中,某单一互联网行业大客户在海外业务中自建基础设施而逐渐不再使用阿里云,给阿里云贡献的收入比去年同比下降41%。这一季度,阿里云仍在消化这些影响。而在疫情之后,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线上观看视频等需求的减少,也是影响阿里云增速的重要因素。

从整体的云计算市场增速来看,中国企业在云基础设施的支出,与美国同业相比依旧偏低。根据美国国家软件与服务公司协会(NASSCOM)2019年的报告,中国云服务支出仅占IT总支出的2.7%,而全球最大的云市场美国的IT支出的11.4%用于公共云服务。

对于阿里云而言,低增长的重要原因,在于在政企市场的折戟。

过去两年,随着互联网行业对云计算的需求逐渐饱和,政企市场成为云服务商的兵家必争之地,而在这一市场,华为云以及新兴的运营商云、国资云,成为了比阿里云更有竞争力的玩家。

昨天,与阿里云一同发布财报的,还有移动云。这样一来,三大运营商的云业务数据也全部公布。对比来看,阿里云2023年上半年收入已经被天翼云超越,移动云收入也已经逼近。

结束连续6个季度收入增速下滑颓势,阿里云能否重回高增长轨道?

注:阿里云2023年Q2的收入包含集团内部交易收入,2022年上半年以及2023年Q1收入则不包括。由此计算而来。

政企客户在对云服务商选型时候,会更倾向于选择国资云,这是阿里云等云服务商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某云服务商高管曾告诉「甲子光年」:“订单在1亿元以上的云项目,几乎都被央企、国企拿走了。”

在之前公布的独立拆分计划中,阿里云将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其中就包括国资与运营商。这或许将改善阿里云在政企市场的布局。

但即使如此,阿里云还面临一层挑战,这关乎整个市场对于“云计算”的态度。

现阶段中国的大多数政企项目,更倾向于选择私有云。上述高管表示:“像阿里云这样的云服务商,主要提供公共云(Public Cloud),而运营商云主要提供私有云(Private Cloud)。虽然运营商的营收做得很大、增速很快,但公共云的收入占比很小,大部分还是带宽、服务器等IDC设施的租赁。”

「甲子光年」得到的一份数据显示,美国服务器规模2160万台,其中公共云服务器超65%;中国服务器规模2000万台,但以公共云对外服务的只有28%。

私有云基本是项目制收费,可以理解为“一锤子买卖”;而公共云从诞生起最大的特点就是订阅制收费,两者的商业模式不同,资本市场的估值逻辑也不同。

技术层面来说,公共云的优势在于,用户几乎无感,但其背后的技术架构体系一直在迭代。比如微软就可以在ChatGPT出现之后,将OpenAI的AI大模型能力添加到其云服务Azure中,向用户在第一时间提供Azure OpenAI的能力。这是私有云难以做到的。

阿里云在财报中经常提到“高质量发展”,就是坚持公共云的发展。对于当下的阿里云而言,这是一次阵痛,但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云计算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和技术的红利。

如果阿里想要改善增长局面,还需要提升整个政企市场对于公共云的接受度。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改变。
张勇表示,在垂直行业领域,互联网、金融、汽车等数字原生企业,或者有明确数字化转型计划的企业,会是阿里云下一阶段的重点布局企业。

AI的增量机会还未充分释放

就像海外三大云巨头一样,生成式AI也是阿里云的重要战略。

生成式AI发展带来的模型训练和推理场景,对AI云服务的需求非常旺盛。比如,中国AIGC领域第一个爆火的C端产品“妙鸭相机”,由阿里大文娱出品,一个月内在阿里云上的算力需求暴增了数百倍。

AI需求需要足够的AI算力来消化。就在阿里财报发布之前,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百度、字节跳动、腾讯、阿里巴巴已下单10亿美元,采购约10万张英伟达A800 GPU,将于今年交付。此外这些中国科技巨头还采购了40亿美元的GPU,将于2024年交付。

对于大模型市场格局,张勇表示在中国无非是两条路,一是像阿里一样跟云一起做,让普惠的基础模型被更多的开发者使用;二是独立做基础大模型,并进入特定领域做垂直模型。

张勇认为,生成式AI带来的并不是一个单独的机会,而是给所有的应用、服务带来全新的升级机会,无论是to B还是to C。张勇强调,这个逻辑不仅适合于阿里自己,也适合于整个行业。

在今年4月的阿里云峰会上,张勇曾宣布未来阿里巴巴的所有产品都会基于AI大模型重新做一遍。在2023春季钉峰会上,钉钉推出基于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大语言模型的智能功能产品集成。用户通过输入斜杠符号(/)激活多种人工智能功能,并在本季度向企业开放测试。

阿里云总结了本季度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成果:

  • AI社区:阿里云的开源平台魔搭(ModelScope)提供大量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模型、工具和服务,截至2023年7月已托管逾1000个AI模型,累计模型下载量超过4500万次。该平台为中国领先的开源模型资源线上社区之一,让开发者利用阿里云的AI计算能力来训练和试验模型。
  • 生成式AI:阿里云已为生成式AI模型发布一系列新功能。自“通义千问”于2023年4月发布后,阿里云升级其音频转写平台“听悟”,为其配备AI驱动的会议分析能力。7月,阿里云推出生成式AI文生图模型“通义万相”。
  • AI for Science:本季度,复旦大学与阿里云联合发布了中国最大的面向高校的云上科研智算平台之一,阿里云利用其AI基础设施和服务支持科学研究,以提高效率及降低成本,并促进大语言模型在科学研究上的发展和采用。

此外,于2023年6月,Forrester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FaaS平台报告。阿里云凭借“函数计算”的产品能力,在40项评分标准中有26项获得最高分,并入选全球服务供应商的“领先者”象限。

不过,由于短期内全球供应链方面的挑战,AI的需求只得到了部分满足,AI相关服务所带来的增量机会刚刚开始释放。在海外三大云巨头中,本季度只有微软公布了具体的数字:Azure AI的收入,仅占Azure收入的2%。

张勇表示,AI技术带来的变革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阿里云将在IaaS、PaaS和MaaS领域坚持长期投入,在这三个层面都形成领先市场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持续扩大比较优势。阿里云致力于服务好各种大模型创业公司、互联网公司以及各行各业专属大模型和垂直行业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求。

他认为,“模型训练和推理服务所需要的高性能、低成本算力,为云计算服务的发展打开了全新的空间,随着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各行各业的结合,阿里云将长期从中受益”。

阿里云能否依靠生成式AI重回高增长时代?这还需要时间来给予答案。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