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从“单车”到“本地生活”,在助贷中“狂飙”

540次阅读
没有评论

哈罗,曾经以共享单车闻名,如今打开哈罗APP,顶部菜单栏上出现了火车票、宠物、车抵贷、低价充电、查路线、特惠美食、电动车之家、汽车票等栏目。不禁让人思考,共享出行的尽头,也是借贷?

哈啰从“单车”到“本地生活”,在助贷中“狂飙”

火车票、宠物、车抵贷、低价充电、查路线、特惠美食、电动车之家、汽车票……

当打开手机上的这款App,上述这些服务的名字就会出现在顶部菜单栏上。点击“全部”,他们会占据满满一屏。如果不看这款App的名字,很多人恐怕很难分清楚,这到底是美团App,还是京东、淘宝,亦或是拼多多等。

事实上,这是现在的哈啰App。

在哈啰App的底部菜单栏,除了“首页”和“我的”这两个常规菜单外,哈啰还给“钱包”留了一个重要位置。这在里,借钱、买保险、车抵贷、抵贷等业务应有尽有。

哈啰,早已不是大家印象里的那个共享单车平台了。共享出行的尽头,也是借贷。

一、助贷乱象“狂飙”

哈啰旗下的金融借贷服务品牌名为“臻有钱”,主打额度高、利率低、放款快的借钱服务,自称其优势在于专业快捷、安全合规、合作大牌。

“臻有钱”的用户操作界面显示,其合作伙伴均为合规安全的金融机构。百信银行、中银消费金融、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唯品会和特步联合富邦银行共同推出)、亿联银行、度小满(百度旗下)等在列。从平台上公示的名单来看,臻有钱的合作方将近30家。

哈啰上线后,曾屡次尝试获取网络小贷牌照,但至今仍未如愿。受制于牌照的原因,其自身无法直接从事互联网个人消费信贷业务。

基于此,“臻有钱”打出了“臻选优质金融服务”的口号,这也表明,臻有钱实质上是哈啰旗下的贷款超市。而作为流量平台的哈啰,则担起了为其他消费信贷产品导流的角色。

作者尝试借款,借钱页面显示,额度为5000元,这笔借贷业务,放款机构为百信银行,提供“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三种还款期限,以等额本息的还款方式,年利率为24%的上限。

同时,该页面还提供“提额服务”,进行人脸识别认证后,需要一键同意“苏银消金”“甜橙借钱”“豆豆钱”三家机构的相关协议。

苏银消金是由江苏银行等多家机构联合发起设立的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甜橙借钱是中国电信旗下翼支付推出的信贷产品,豆豆钱是维信金科集团旗下的互联网贷款平台。

猫腻,藏在了背后。

比如,苏银消金需要用户同时签署《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授权书》《授信额度合同》《个人信息处理授权书》三份协议。

甜橙借钱,除了《个人征信授权书》《征信系统授权书》外,还需要另外再签署《翼支付“甜橙借钱”用户服务协议》《“甜橙借钱”用户个人信息同意函》《快捷支付协议》《隐私政策》《个人信息对外提供授权书》《敏感个人信息授权书》《小赢隐私保护政策》《小赢平台注册服务协议》《小赢卡贷-非在校大学生承诺书》《小赢卡贷-电子签章授权书》《中裔融资担保服务申请书》《人脸验证授权协议》《个人信息查询授权书》《个人信息查询及使用授权书》14份授权文件。

上述《个人征信授权书》,是将个人征信信息授权给了杭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而在《征信系统授权书》下,需要签署10份授权协议,授权对象分别为杭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中裔信息工程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陕西钧信恒益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深圳市小赢普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鸿飞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咸阳华瑞融资担保有限公司。

豆豆钱则是用一份协议,将用户个人信息一键授权给上海静安维信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

也就说,仅凭“提额这一项服务,用户需要签署至少19份协议,授权对象涉及到的机构达数十家之多。

北京商报在此前的报道中披露,在贷款申请时,臻有钱存在一键同意过度授权个人信息的情况,这些信息包含姓名、学历、月薪、详细居住地、身份证、刷脸认证等。

作者发现,除了诱导填写各类个人信息及授权协议外,在后续的操作中,臻有钱还诱导用户下载各类贷款App。即便如此,在进行了上述一系列“套娃式”操作后,线上提额服务并不一定能成功。

不仅如此,在此后的时间里,作者连续多次收到了归属地为不同地区的座机电话,推销其贷款产品,即使是作者已经在电话中表明态度不需要办理借贷业务。

在电话中,工作人员明确报出了作者的姓名等个人信息,他们表示,他们的线索来自于哈啰平台,“用户在App上点击相关操作后,用户的贷款需求转给了我们。”工作人员说。

毫无疑问,用户的个人信息,被哈啰导流给了其他贷款机构,哈啰则提供了线上入口和流量推广。当然,借助于一键授权等方式,这类导流行为,获得了用户的打包授权。

除了授权获取的信息外,不少人还成为各种推销电话的骚扰对象。

《数字光年》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人都曾接到过自称哈啰方的贷款推销电话,即便是他们此前并没有使用哈啰的相关产品和服务。

有意思的是,这些电话推销人员大多使用个人号或虚拟号呼叫,且在话术中绝口不提“贷款”等词汇。业内人士表示,此举是为了规避电销行业的技术监管要求。

此外,据九派财经报道,有相当一部分骚扰电话是从哈啰平台旗下的金融业务部门呼出,且由人工智能客服自动拨打,默认面向全部哈啰用户,如果需要停止接收推销电话,必须通过人工客服进行拦截。

除了年利率紧贴上限,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诱导下载,推销电话骚扰不断外,恶意和暴力催收、为无牌照小贷产品导流等问题,也出现在哈啰身上。

二、“跑不动”了

哈啰成立于2016年9月,最早从大家熟悉的共享单车业务起步。2018年9月,哈罗单车更名为“哈啰出行”,开启了其从共享单车单一业务形态向共享出行平台的跨越。2022年4月,“哈啰出行”品牌升级为“哈啰”。

从“单车”到“出行”,直至撕掉“出行”的标签,以两次品牌更名为界,可以将哈啰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自此,哈啰将其发展方向确定为“基于出行的普惠生活服务平台”,要打造一站式服务电商平台。

目前哈啰的主要业务构成,分为移动出行服务及新兴本地服务。

其中,移动出行服务包括两轮共享服务(哈啰单车、哈啰助力车)和四轮出行服务(哈啰顺风车、哈啰打车);新兴本地服务包括自主品牌哈啰电动车,与蚂蚁集团、宁德时代合资建立的小哈换电,以及租车服务聚合平台哈啰租车等。

根据哈啰此前递交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哈啰的营收分别为21.14亿元、48.23亿元、60.44亿元,年净亏损22.08亿元、15亿元、11.33亿元。2021年一季度,哈啰营收超14亿元,经调整净利亏损3.83亿。

虽然营收在逐年增加,净亏损在逐渐收窄,但根据财务数据来看,共享两轮服务为哈啰贡献了绝大部分的营收,这也是哈啰的基石业务。以2020年为例,哈啰两轮车业务全年收入为55.03亿元,占该年度总营收的9成以上。

2021年冲击上市失败后,哈啰未再更新招股书,但此后几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户外出行受限,再加上不少城市特别是三四线以上城市不断收窄共享单车或电单车投放规模,可以想见,哈啰的营收及用户增长压力也在不断加剧。

助贷业务野蛮生长的背后,是哈啰对流量的饥渴,以及对营收来源多样化的渴求。

虽然哈啰号称其用户规模超过6亿,早已晋级中国交易量排名靠前的本地服务平台,但作为哈啰核心业务的共享出行业务增长乏力,是哈啰的当下及未来之困。

用户规模及交易单数增长触顶,业务创新性不足,共享出行特别是两轮出行这一业态发展至今,其商业价值早已被透支,市场想象力匮乏。

对比来看,青桔单车已被列入了滴滴的子业务,归入了“其他业务板块”,而该板块去年全年亏损达300亿元。美团作为最大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单车业务基本可以视作已被其战略放弃。

包括共享出行平台在内的工具型平台的出路,似乎都指向了本地生活服务。而发力本地生活服务,金融业务则成了拼图中不可或缺的一块。哈啰亦是如此。

助贷+保险,是哈啰金融业务的两个支柱。此外,哈啰的本地生活服务版图,还凑齐了票务、充值、商城、货运、在线游戏、会员等业态。

虽然门类日趋齐全,但哈啰的本地生活服务,无论是用户和交易规模,还是平台和品牌声量,都没有成功跑出来。

三、没有想象力

从共享出行的业务模式来看,共享单车或电单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早期,共享单车依靠预付押金模式,玩的是资金池。后来,随着监管的强化,信用模式占据主导,资金池模式被市场彻底颠覆。

在共享出行最火热的这几年,头部企业借助于大量投车,来实现市场覆盖,快速做大规模,但随着市场的快速饱和,共享单车的第一轮淘汰赛快速打响,一大批共享出行品牌出局。

在这个阶段,烧钱换市场是主旋律,哈啰单车凭借着在下沉市场的投放体量,以及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等投资人给予的资源支持,存活下来。

共享两轮行业在完成用户培养之后,快速进入第二阶段,玩的是平台流量生意。

但哈啰并不满足于此,开始涉足“造车”领域,研发并推出了自有的两轮电动车产品。

目前,哈啰已推出轻便系、简约系、时尚系、方正系、运动系、电摩系等多个车系60余款车型,价格涵盖从1000元出头到逼近6000元等不同位次。

在生产端,哈啰选择了自建工厂。2022年,哈啰在无锡、天津的电动车智造工厂投入运营,年产能可达300万辆。

除了线上商城外,哈啰还布局了线下渠道。哈啰官网信息显示,哈啰在全国的签约门店数量达到数千家,品牌旗舰店数量超过400家,覆盖了全国200多个城市。

尽管共享两轮出行依然是公司的基石业务,但随着行业成熟,业务的发展也进入了稳定期,新业务探索成为哈啰增长的机会。

为此,2018年,哈啰推出了哈啰助力车,为城市公共用车、企业定制出行服务、政务用车等提供解决方案;2019年,哈啰联合宁德时代、蚂蚁集团共同打造了两轮出行换电品牌“小哈换电”,为两轮车出行提供换电服务。

但这些,只是在丰富两轮出行场景的基础上,向上下游产业链所做的延伸,并不能解决哈啰亟需解决的增长难题。

而本地生活服务,依赖于强有力的运营能力,作为后来者的哈啰,在美团、淘宝、拼多多乃至抖音、高德等的强敌环伺之下,已经失去了抢占用户心智的机会和能力,夹缝中生存尚且不易。

冲击上市失败之后,哈啰亟需拿出更好的经营数据,来挽回投资人的信心。共享单车集体涨价事件,就是哈啰等在面临这类问题时的内卷之举。

可面对一个讲不出新故事的哈啰,投资人的信心又剩多少呢?

作者:陈实,编辑:邵阳,公众号:数字光年(ID:shuziguangnian)

原文标题:哈啰“失速”:主业“刹车”,助贷“狂飙”

本文由 @数字光年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