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资本市场观察》是钛媒体推出的资本市场要闻解读直播栏目,每周一中午12:30-13:30,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帮助大家一网打尽一周资本市场大事!
本期节目,《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主理人雨朦特邀灰姑娘基金基金经理王卓玮,《钛度热评》主编车铭德,钛媒体内容运营编辑李子璇,分享了2023年暑期档值得关注的亮点,神话IP的盈利能力,电影宣发方式的新变化,热映影片背后的上市公司业绩,影视行业的投资逻辑,猪价近期为何强势走高,未来猪价走势将会如何,盟固利上市首日暴涨的原因,阿里巴巴、理想最新业绩解读等话题。
一周资本市场表现盘点(08.07-08.11)
上周,A股三大股指中,沪指周跌3.01%,深成指周跌3.82%,创业板指周跌3.37%。上周,北上资金净流出121.36亿元,环比大幅缩量382.05亿元;南下资金净流入239.62亿元,环比放量136.35亿元。行业偏好上,北上资金增持规模前三的行业为证券行业、电池行业与装修建材行业;南下资金增持规模前三的行业为能源行业、房地产行业、制药、生物科技与生命科学行业;北上资金上周增持个股中市值增幅排名前5的,分别是真兰仪表、泓淋电力、杭州热电、兴通股份与热景生物;南下资金上周增持个股中市值增幅排名前5的,分别是中国海洋石油、信达生物、中国石油股份、中国石油化工股份与康方生物。
上周,港股的两大指数都是下跌的,恒生指数周跌2.38%,恒生科技指数周跌4.98%。
上周美股走势分化,道指一周累计上涨0.61%。纳指下跌1.9%,标普指数下跌0.31%,二者均录得连续第二周下跌。
上周,沪深两市共有7只新股上市,其中1只出现了破发,上市当日涨幅最大的是8月9日上市的盟固利,涨幅1742.48%;港股在上周依然没有新股上市。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8月7日21时57分,2023年暑期档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150亿,2018年暑期档票房为173.8亿、2019年是177.78亿,您认为今年暑期档的票房是否有望超过2018年与2019年?今年暑期档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
灰姑娘基金基金经理王卓玮认为,今年暑期档的票房有很大概率是可以超越2018年与2019年的暑期档票房的。今年的暑期档有几个特点值得关注:
1、前几年由于疫情原因,一些比较好的片子没能及时上映,被积压下来了,由于暑期档假期时间比较长,家庭观影数量较多,也更稳定一些,因此许多影视公司就都选择了在暑期档上映这些积压起来的影片与新片;
2、一些影片其实在一两年以前就制作好了,但在被延迟上映的这段时间内,制片方反而有了更多时间去精修影片,这其实也提升了影片质量,今年暑期档的票房表现之所以比较亮眼,跟影片质量普遍较高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此外,王卓玮提到自己曾在2019年时探班了电影《封神》位于青岛黄岛的片场,之前知道《封神》的制作费用有些超支,因此,虽然《封神》在今年暑期档的票房总量还可以,但王卓玮对其最终能否盈利依然抱持着比较保守的观点。
目前,国产动画电影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比如西游记系列、封神宇宙系列、白蛇传系列等,近期上映的《长安三万里》评价也很高,原因为何?神话IP的盈利能力如何?
王卓玮提出,不同地区都会存在一些当地人民喜欢的电影题材,比如《三国》IP就很受亚洲人民的喜爱,此外我国人民也比较钟爱中国的神话题材,比如封神演义等等,这些题材也是国外电影公司很难做好的。
王卓玮介绍,追光动画是《长安三万里》的制作公司,是由土豆网创始人、前CEO王微于2013年3月在北京创立的。王微本人非常热爱动画,在追光动画成立的这10年中,制作了许多动画影片,从早期的《小门神》开始,到之后口碑很好的《白蛇:缘起》,再到现在的《长安三万里》,从选题到制作,都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追光动画这些年来的进步。此外,《长安三万里》的选题也很好,“唐诗”是个老少咸宜的主题,对这个主题感兴趣的人有很多,再加上“李白”近几年也成为了很热门的IP,比如王者荣耀李白皮肤的返场次数就非常高。
除了常规的线下路演宣传之外,越来越多的电影制作团队选择去一些头部主播的直播间进行电影宣传并同时售卖观影券。如何看待这种新兴的电影宣传方式?
王卓玮指出,这种新的路演方式以后应该会越来越多,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比较发达的时代,去看线下路演的人变少了。
此外,王卓玮还指出,影评方式的变化也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方面,而这种变化其实与中国电影行业的从业人群的变化关系很大。建国之后,从事电影行业的人以学院派为主,当时只有体制内的电影人才能拿到拍电影的资金,之后电影行业逐步商业化,从《没完没了》开始,民营电影公司就开始更积极的拍摄电影了,而这些公司不会只用学院派的电影人,它们的用人方式是谁能力强,就让谁上。比如之前负责道具的冯小刚与负责摄影的张艺谋,他们虽然不属于学院派里最重要的角色,但因为个人能力出色,也得到了制作电影的机会。再到后来的互联网时代,许多有才华的人也开始制作电影,比如韩寒、追光电影的王微等,他们都不是专业制作电影的人。
影评形式的变化与电影从业人群的变化息息相关,最早的影评也是学院派影评,出自于一些拍过电影或电影行业的专业从业者,但后来渐渐下沉到一些网红、知名博主等。
即使暑期档即将进入尾声,8月仍有三十余部电影还未上映。在暑期档持续升温的同时,这些上映影片背后也涉及到众多上市公司,这些公司的业绩是否值得期待?
王卓玮坦言,无法通过某一两部影片的热映,来判断一家影视公司到底是不是一个优秀的投资标的。有些影片虽然票房很高,但成本也很巨大,最终盈利其实不会太多。王卓玮指出,影视行业收益率普遍不高,以他自己买入的光线传媒股票为例,是在12年在《泰囧》上映前,13年时其最高收益率是7倍,但如果拿到现在股价收益率只有有3倍左右,但即便这样在电影影视行业,也算行业中收益率非常高的标的了,这个行业是一个很辛苦的行业。
王卓玮认为,在一个长周期中,比如20年左右,其实有一只影视行业的股票是收益率最高的,那就是奈飞。如果有人在20年前购入奈飞股票,那么收益率会达到100-200倍,即使是在10年前购入,奈飞的收益率也能有10-15倍,仅奈飞一只股票的收益率,就基本上达到了前十大电影公司股票收益率之和。而且奈飞作为一个影视平台型公司,对影视行业的影响也很大。
当下,影视行业投资的核心逻辑是什么?
谈及影视行业投资的核心逻辑,王卓玮再次重申了自己一直以来的看法,就是影视行业本身具备一定难度,更适合专业度高的投资者参与。影视公司出品的影片有很多,质量也是良莠不齐的,赔钱的影片也有很多。因此影视行业的机会其实并不是特别多,适合对这个行业非常有兴趣,或者专业化的投资者,大家还是要抱持谨慎的态度。
猪价近期为何强势走高?
钛媒体内容运营编辑李子璇介绍,今年生猪产业一直在呼吁去产能,然而本轮猪价下跌可能跟去产能的关系不大。
从新生仔猪和能繁母猪数量来看,行业去产能的进展比较缓慢。今年上半年,全国新生仔猪量同比增长了9.1%,未来6个月内这些仔猪会陆续长大出栏,生猪供应还将继续增加。此外,根据许多农产品数据平台的统计,7月份的母猪存栏量仍然在上涨,所以说生猪产能还处于较高水平。
本轮猪价下跌其实受到许多突发因素以及市场情绪的影响。在咨询过一些生猪产业的分析师之后,我们总结出近期猪价强势拉涨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个是前段时间国内大部分地区强降雨影响生猪调运,导致部分地区短期供应出现了问题。
第二个是南方病猪对市场的冲击力度减弱。今年6月份,规模企业出栏情况整体是按计划进行的,但是南方地区的养殖业受到疫病影响,造成了恐慌性出栏,导致短期内供应激增,但因为当时不是消费旺季、病猪也会影响大家的消费热情,很多因素导致走货情况不佳,进而拖累了猪价。7月下旬,南方猪病有所好转,养殖户出栏节奏放缓,猪价也逐渐稳定了下来。
第三个因素是二次育肥热情攀升,拦截了部分标猪货源,这是驱动猪价上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根据生猪出栏体重大致可以分为标猪和肥猪,肥猪一般体重在150公斤以上。往年夏季,肥猪的终端消费普遍是低于标猪的,所以价格也低于标猪,去年7月,标肥价差在0.46元/公斤左右。但是今年猪价低迷,各个养殖单位纷纷以降低出栏体重的方式来减少库存、获得现金流,因此导致市场上肥猪短缺,所以今夏肥猪价格反而高于标猪价格,出现了标肥价差的倒挂。7月份以来,肥猪与标猪的价差不断拉大到0.44元/公斤,有从业者说,个别地区每公斤肥猪能比标猪高一块钱左右。所以这也为二次育肥带来了投资机会。根据机构调研显示,部分集团出栏结构中30%-40%的猪都流入了二次育肥,他们跟屠宰厂抢夺收购资源,这也进一步抬高了猪价。
接下来猪肉价格的走势预计将会如何?
李子璇认为,短期来看猪价缺乏大涨的基础,可能以平稳震荡的局面为主。从供应端看,现在生猪产能比较稳定,不过上周全国生猪出栏均价出现小幅回落,养殖场可能会再次出现压栏惜售的挺价心态,导致供应下降;而在需求端,三季度仍然是猪肉传统消费淡季,白条走货量不佳,冻品库存较高,屠宰企业对高价的猪源就比较抗拒,终端消费也比较排斥涨价,最近屠宰企业白条订单量已经出现了下滑。所以现在多方博弈明显,猪价应该还会不断震荡调整。
下半年影响猪价整体走势的因素会比较复杂,随着开学季、中秋节、国庆节以及腌肉腊肉需求旺季的到来,猪肉终端消费有望好转。但是业内普遍对未来猪价走势还是比较悲观的,一个表现就是近期猪价上涨并没有拉高仔猪价格,这不仅因为当下是仔猪补栏淡季,也因为业内对远期行情信心不足,补栏积极性不高,所以仔猪价格持续低迷。
有券商认为,猪价走势主要还是看供求关系。这次价格上涨主要是标肥价差带动下的情绪性上涨,市场上供应并没有减少,只是发生了延后,从上半年能繁母猪存栏量来看,下半年生猪仍然供大于求。同时,猪价大涨可能继续减缓去产能的速度,抑制猪价上行。
新希望方面也在近期机构调研中表示,“下半年的猪价,尤其9-10月不会特别好,中秋国庆有可能价格也不会太好。”
从猪企发布的财报可以看出目前生猪养殖行业普遍都是亏损的,但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养殖企业仍然在投资布局屠宰板块,原因为何?养殖、屠宰一体化对猪企来说是不是真的有利可图?
李子璇表示,这一方面是受政策影响。2018年是养殖企业入局屠宰的关键一年。此前,我国生猪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华中、华北和东北地区,而华东、西南和华南地区每年就需要调入大量猪肉,方式主要是活猪调运,生猪被运往这些消费区域的屠宰场之后就近屠宰销售。
但在2018年,非洲猪瘟肆虐全球,也传入我国多个省份,大量生猪被扑杀。为了控制猪瘟蔓延,国务院发布了多份文件,明确规定“除种猪仔猪外,其他活猪原则上不出大区,出大区的活猪必须按规定抽检合格后,经指定路线‘点对点’调运”等等。并且要求“集中屠宰、冷链流通、冷鲜上市”,还提出“提升屠宰行业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水平”等等。
这一系列屠宰相关政策和标准发布之后,业内开始了从“运猪”向“运肉”的转变,活猪的销售区域受到限制,那么养殖企业就需要设法应对;同时更加严格的生产、环保要求也淘汰了大量不规范的、中小规模的屠宰厂,这使屠宰业集中度得到提升,也更利于规模化、标准化水平较高的企业发展。
而从养殖企业的角度来说,通过“养殖-屠宰”纵向一体化布局,企业可以平滑猪周期波动,增厚公司利润。
生猪价格下行,意味着屠宰业务的原料成本下降,企业屠宰业务的利润空间便会增大,弥补上游养殖业务的损失。同时,养殖行业和屠宰行业的利润呈负相关关系,屠宰企业为避免养殖业挤占自身利润,收购毛猪时可能会压价,所以养殖企业选择自建屠宰厂,或者是与屠宰企业进行合作,一定程度上可以掌握议价权,减缓生猪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风险。
另外,现在很多养殖企业不断拓展产业链,养殖-屠宰-食品加工一体化,这样各环节业务能产生协同作用,就有很多优势,比如相比于外送屠宰,自建屠宰场、就近屠宰会降低途亡率,自有养殖产能和食品加工需求也能够保障屠宰业务的产能利用率,并且对企业食品加工业务来说,上游产业链的布局比较方便企业对食品质量的把控、做到生产环节可追溯等等。
从整个生猪产业来说,“养殖-屠宰一体化”是未来的一大趋势,使企业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提高竞争力。当前我国生猪屠宰行业规模前五的公司所占的市场份额在7%上下波动,而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在50%以上,所以我国屠宰行业还有很大的增长前景,尤其对于规模化养殖企业来说,更是有着天然的入场优势。
盟固利上市首日为何暴涨?
《钛度热评》主编车铭德介绍,盟固利发行价为5.32元/股,上市首日盘中一度暴涨3699.81%,收盘涨1742.48%,报收98.02元,买入榜前五席位均为“游资天团”东方财富拉萨证券营业部,合计买入7716万。8月11日收盘价51.97元,市值238.86亿元,流通市值28.3亿元。
盟固利主营业务为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钴酸锂和三元材料。2022年,盟固利钴酸锂产品销售规模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8%,位居行业第四名。公司主要客户多为锂电池行业头部企业,包括比亚迪、珠海冠宇、亿纬锂能、荣盛盟固利、宁波维科、力神等。
车铭德指出,盟固利增收不增利问题凸显。据招股书,2020年、2021年、2022年,盟固利营收分别为16.22亿元、27.86亿元、31.00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6338.43万元、9757.76 万元、8425.38 万元。今年一季度,盟固利营收和净利润出现双双下滑,一季度实现营业收6.11亿元,同比下降 37.5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1339.21 万元,同比下降36.48%。
从更能反应竞争力的毛利数据来看,近几年,盟固利的毛利率持续下滑,并且远低于同行均值。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盟固利的毛利率分别为9.46%、9.43%、6.36%,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12.35%、14.89%、12.31%。
车铭德认为,盟固利上市首日暴涨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创业板新股上市5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好处是将涨跌停下的波动时间转化为上市前几日的交易量,增强流动性更好地发挥市场定价机制。问题是,新股首日股价波动较大,存在炒作风险,不利于散户参与;
2、流通市值小,以较少的资金就能够撬动股价较大波动,发行价低降低散户参与门槛,容易成为炒作对象;
3、盟固利上市首日炒作迹象明显:
(1)买入榜前五席位均为“游资天团”东方财富拉萨证券营业部;
(2)本次募集资金净额为2.47亿元,但此前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拟募集资金70,000 万元,比原计划少4.53亿元,市场信心不足;
(3)盟固利表示,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后,公司综合产能将达到约3.49万吨/年,其中三元正极材料产能约2.25万吨/年,但盟固利在招股书中也表示报告期内公司三元材料产能利用率相对较低,亟须研发及销售团队进一步开发市场及客户以配合产能的释放;
(4)首日涨幅过大,对公司的好处是可以提升公司知名度,获得更多潜在投资人的关注;但是股价涨幅过大一方面会因为炒作出现价格的剧烈波动,另一方面也让投资者更加关注公司的业绩支撑能力,如果是超过业绩预期的股价上涨,那么为了维稳股价,公司的经营压力就会比较大,容易出现业务变形。
阿里巴巴业绩解读
车铭德表示,从两条主线来看: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
消费互联网:国内,阿里流量见顶后,用不同业务去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国外,复制国内电商和本地生活。
产业互联网:阿里云和钉钉,从底层到应用层。
财报显示,阿里巴巴二季度收入2341.58亿,同比增长14%,经调整的EBITA453.71亿,同比增长32%。净利润为330.00亿,同比增长6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453.06亿,同比增长34%。自由现金流390.89亿,同比增长76%。
1、淘天集团
这部分在一季度时的名称还是中国商业,包括中国零售商业和中国批发商业,零售商业主要包括淘宝、天猫、淘特、淘菜菜、天猫超市、盒马、高鑫零售,中国批发商业主要是1688.com。
二季度财报是直接对标“1+6+N”的业务架构来做披露的,盒马、高鑫零售、阿里健康被算到其他业务中。二季度,淘天集团营收1149.53亿,同比增长12%,经调整的EBITA493.19亿,同比增长9%。
财报里重点讲了淘宝,下沉的淘特和淘菜菜没有提。二季度,淘宝App的DAU同比增长6.5%,主要关注以下几点:
(1)增加媒体内容,增加与消费者互动——社交电商属性
(2)近场零售,满足消费者对高频日常必需品的时效性需求——与天猫小店、淘菜菜的结合机会
(3)88VIP会员,增值权益,等级模式的设置也是社交电商的属性——会员体系的可行性验证,参考costo、山姆
(4)闲鱼被特别提出,因为C2C,具有内容和社交属性,跟淘宝的兴趣电商吻合,DAU同比增加18%。
2、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
财报显示,二季度,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营收221.23亿,同比增长41%,经调整的EBITA亏损4.2亿,去年同期为亏损13.80亿,亏损收窄。
整体订单同比增长25%。速卖通实现强劲订单增长,主要因为Choice通过在重点国家优化供应链和包裹集运,以价格优势和服务水准提升消费体验。Lazada本季度订单实现双位数增长。Trendyol订单强劲增长,本季度经营业绩首次实现正数。市场还需要持续投入,离盈亏平衡还需要时间。
3、本地生活
财报显示,二季度,本地生活营收144.50亿,同比增长30%,经调整的EBITA亏损19.82亿,去年同期为亏损28.34亿,亏损收窄。二季度,本地生活订单同比增长超35%。
到家业务下,本季度,饿了么每笔订单 单位经济效益持续录的正数,订单密度持续提升,亏损持续同比收窄。财报显示,饿了么持续专注于非餐饮品类中多元化的优质商品供应,比如本季度,饿了么通过引入苹果授权专营店和苏宁易购线下门店,增加消费电子产品供应。这是结合阿里业务优势的进行差异化定位,比如饿了么还帮助高鑫零售配送,充分发挥关联业务间的协同性,让其他业务成为饿了么的买方。
到目的地,高德订单快速提升,得益于高德作为综合性“到目的地”服务平台的新定位和附加能力,五一期间日活跃用户峰值超2亿。另外,剔除了飞猪(被算到其他),更聚焦于本地。
4、菜鸟集团
财报显示,二季度,菜鸟集团营收231.64亿,同比增长34%,经调整的EBITA8.77亿,去年同期为亏损1.85亿,开始盈利。
本季度,为支持速卖通Choice商家,菜鸟推出了包括“全球5日达”等一些列服务。2023年6月,菜鸟有3个国际分拣中心投入运营,投入运营的海外分拣中心总数达18个。本季度,菜鸟在重点城市优先提供“半日达”、“次日达”服务。
目前看,菜鸟仍存在增长空间,但问题是起步晚,电商增长到了瓶颈期,快递行业缺少护城河,人员成本、能源成本都比较刚性,在供应链核心是降本的趋势下,行业毛利会逐步下移。
5、云智能集团
财报显示,二季度,云智能集团营收251.23亿,同比增长4%,经调整的EBITA3.87亿,同比增长106%。
(1)利润增长远快于收入增长,利润增长主要是钉钉相较去年使用量恢复正常所导致的主机托管和宽带费用降低——疫情后的恢复,不太可持续。
(2)阿里云收入增长主要来自存储、网络、人工智能相关产品,主要来自金融服务、教育、电力和汽车行业。
(3)生成式AI快速发展趋势下,阿里云披露了几个目前的主要方向:在开源社区魔搭(提供底层能力支持)、应用端通义千问、高校科学研究。
(4)钉钉的价值:一是以高频应用切入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签到、文档、协同、会议),二是企业使用钉钉门槛更低,帮助云服务获客。
6、大文娱
财报显示,二季度,大文娱集团营收53.81亿,同比增长36%,经调整的EBITA0.63亿,去年同期亏损9.07。
利润表现主要是阿里影业和大麦的收入增加——疫情之后的恢复,不可持续。二季度,优酷总订阅收入增长5%,主要是优质原创内容带动。大麦受线下娱乐活动增长,收入增长迅速。阿里影业电影及线上平台收入同比强劲增长。
7、其他
包括高鑫零售、盒马、阿里健康、灵犀互娱、银泰、智能信息-UC、夸克,飞猪等多块成熟业务。
财报显示,该部分营收455.41亿,同比增长1%,经调整的EBITA亏损12.04亿,去年同期亏损22.75亿,利润改善主要是盒马、灵犀互娱、飞猪的经营业绩改善。
理想汽车最新业绩解读
车铭德指出,理想二季度营收达到286.5亿元,同比增长228.1%;其中,来自车辆销售的收入为279.7亿元。利润方面,理想汽车第二季度的毛利为62.4亿元,同比增加了232%,第二季度的毛利率为21.8%,在第一季度的20.4%的基础上进一步增长,连续3个季度达到20%以上,并且这一毛利率也超过了特斯拉在同期18.2%的毛利率。
第二季度,理想汽车净利润为 23.1亿元,环比增加了147.4%,这也是理想汽车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
上半年,理想汽车营收同比增长159.3%至474.4亿元;净利润32.44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6.52亿元。理想汽车有望继特斯拉、比亚迪之后成为年度盈利的新能源车企。(2020年-2022年,理想汽车净亏损分别为1.51亿元、3.21亿元和20.32亿元。)
截至第二季度,理想汽车自由现金流提升至96.2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定期存款及短期投资(即现金储备)为737.7亿元。
理想二季度共交付86533辆车,上半年共交付了13.9万辆,超过2022全年总和。理想是新势力里面,首先实现交付40万辆的品牌。随着二季度理想L7、L8 Pro、Max、Air版本开启完整交付后,从理想ONE过渡到L系列的产品代际切换已经全部完成。目前主车型为L7、L8、L9,价格30万以上的增程车型。
对于第三季度,理想汽车预计月度交付将保持超三万辆的势头,季度交付量预计达到100000辆至103000辆,同比增长277.0%至288.3%;季度营收预计达到323.3亿元至333.0亿元,同比增长246.0%至 256.4%。将交付量与营收指引粗略计算,预计第三季度单车价格约31.7万元,相比二季度32.3万元来说继续下行。这意味着,理想第三季度低价车占比继续提升,这或将限制毛利率上行的空间。
截至8月8日美股收盘,理想汽车当日跌幅达8.62%;收于42.63美元。截至8月9日港股收盘,理想汽车跌超5%,收于167.7港元。
此外,车铭德还提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理想销量的突破,得益于其通过增程模式抓住了“燃油车-新能源车”正态分布曲线中间的那部分人群,不是激进者也不是落后者,大众消费才是主力,支持了其销量。在新能源逐步被大众接受以及基础设施完善的背景下,面临另一个正态分布曲线(主要分布于新能源车赛道的正态分布曲线),如果想要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需要关注大众车市场,但是理想目前的定位仍是高端化(高毛利也是因为高端化的高单价的影响能够让企业快速实现盈利),在理想汽车二季度业绩电话会上,理想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想再度喊话BBA:“我们有信心在2024年提前挑战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区的销量,我们在2024年将努力成为中国市场销量第一的豪华品牌。”
但高端车市场需要品牌资产的沉淀,BBA的品牌认知都是百年打造,理想短期很难给自身品牌加入文化元素、形成差异化品牌定位。
高端纯电车市场上,今年6月,理想已经公开其首款纯电超级旗舰车型理想MEGA,并将于年底发布,明年开始向用户交付。对于首款纯电车型MEGA,李想的预期是50万元价格范围车型销量榜首。同时李想还透露,理想汽车将在明年发布4款新车,包含一款增程的SUV,以及三款纯电车型。这也是理想全面进军纯电市场的信号。
但是,纯电市场除了新势力外,已经有了比亚迪和特斯拉两大龙头,特斯拉在从高端车往大众车市场开拓,比亚迪在从大众车往高端车市场扩张,理想现在入局并没有明显优势。
产能问题,目前产能受限,好消息是下半年,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工厂的生产资质已于7月正式获得工信部批准,具备生产条件。此前报道显示,年产能达到10万辆,理想MEGA也将在该工厂进行生产。汽车产能建设需要时间,未来产能利用率、平衡产能关系,考验管理层决策。
另外,按照规划,理想预计在2023年完成超过300个高速超充站的建设,主要覆盖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和成渝四大经济带,在2025年,超充站将建设完成超过3000座,覆盖超过90%的高速路里程和主要城市。不过,截至目前,理想在全国只建37座超级充电站。超级充电站作为纯电车市场的基础设施,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另外充电标准的选择和盈利模型都需要验证。
- 本期钛媒体 X 中信出版集团延伸阅读推荐:
更多资本市场内容和观点分享,欢迎在钛媒体App搜索“一周资本市场观察”专栏,收看节目直播回放。
免责声明:本直播栏目消息来源于公开资料,所有内容和建议仅供参考,不应作为投资决策唯一参考因素,投资者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