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科學】馬首是瞻:從成語看出群居動物的階級制度

522次阅读
没有评论

【成語科學】馬首是瞻:從成語看出群居動物的階級制度

孔子寫的《春秋》,是五經之一,記載魯隱公元年(前 722)至魯哀公十四年(前 481)的歷史,是中國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的文字極其精簡,不解釋的話,根本就讀不懂。解釋《春秋》的書有3本,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左傳》。

以魯襄公十四年夏來說,《春秋》的經文是:「夏,四月,叔孫豹會晉荀偃,齊人,宋人,衛北宮括,鄭公孫蠆,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伐秦。」不要說小朋友看不懂,章老師也看不懂啊!

然而看了《左傳》的解釋就弄懂了。大意是說,魯襄公十四年夏四月,晉國將軍荀偃,帶領 15 個小國的軍隊攻打秦國,他下令:「雞鳴而駕,塞井夷灶,唯余馬首是瞻。」(雞叫時駕車,填塞水井,推平爐灶,看著我的馬頭決定方向。)由於兩位副將沒聽命令,使得這次軍事行動無功而返。

《左傳》上的這段話,就是成語馬首是瞻的出處。這個成語比喻願意聽從指揮或願意跟隨別人。讓我們造兩個句吧。

班長品學兼優,又有領導能力,同學們唯他馬首是瞻。

這個案子是您提出的,我們願意馬首是瞻,全力配合。

那麼馬首是瞻可有科學上的說法?當然有了。如果將「馬首」解釋成「領頭馬」,這個成語也完全成立。馬是一種合群的動物,一群野馬,或放養的家馬,都有一隻領頭馬——通常是匹健壯的雄馬。領頭馬往哪跑,其他馬兒就毫不遲疑地跟著,所以牧人捕捉放養的家馬時,只要降服領頭馬,就能控制住整個馬群。

【成語科學】馬首是瞻:從成語看出群居動物的階級制度馬是一種合群的動物,一群野馬,或放養的家馬,都有一隻領頭馬。圖/pixabay

其實群居動物通常都有個領袖,馬如此,綿羊也是如此。羊群對領頭羊的服從性更強,只要領頭羊在前領導,其他的羊兒就會自動尾隨,新疆曾發生多起羊群跟著領頭羊跳下懸崖的慘事呢!

群居的猴子,具有明顯的階級制度。以台灣獼猴來說,每個群體有十幾隻到幾十隻不等,都有隻健壯的雄猴當猴王,大家唯猴王馬首是瞻。猴王享有交配優先權,群體中的幼猴大多是他的子女。

家雞也是群居動物。在雞群中,根據社會地位,決定進食的先後,這個現象稱為「啄序」。社會地位最高的,是隻雄糾糾氣昂昂的大公雞,牠享有進食和交配的優先權,大家唯牠馬首是瞻。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