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拐点”时刻,轻量化大模型是不是伪命题?

453次阅读
没有评论

小米“拐点”时刻,轻量化大模型是不是伪命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惊蛰研究所,作者 | 小满

万众期待中,雷军的年度演讲如约而至。这场超过3小时以“成长”为主题的演讲,从回味悠长的“武大往事”,一直延续到小米冲击高端的心酸,但遗憾的是满满的鸡汤中,业界最为关心的小米造车进展却只字未提。

令人意外的是,没有披露造车进展的雷军,却在演讲中激情四射地官宣小米积极拥抱大模型。要知道,在已经宣布入局大模型的科技公司之中,小米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而当下外界更关心小米在手机市场遇冷后,如何实现新增长。

那么大模型能成为小米造车之外的新增长点吗?小米又能否凭借大模型+造车再掀若干年前那般万众狂欢的新G点?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雷军显然心知肚明。

小米增长新解药,造车之后是大模型

当前手机市场热战似火。头部玩家有铁打不倒的苹果、即将不兼容安卓应用的华为鸿蒙,后有荣耀、OPPO、vivo中腰部玩家,再加上以游戏手机夺走精准用户的一加、努比亚。群狼环伺之下,小米的高端梦做得格外艰难,让雷军忍不住在年度演讲时表露出按捺不下的焦虑。

相比雷军早就知道,尽管有一定基数的米粉坚守阵营,但要拿下真正的高端市场并不容易。既往的堆参数路线显然已经行不通,价格高高在上的折叠屏手机也不见得能通吃高端。摆在小米面前的是,手机市场已经让其过早地吃尽了红利,尽管发布了搭载自研澎湃芯片的新产品,但是与声称即将不支持安卓应用的华为鸿蒙生态相比,小米基于自研芯片ALL IN一个全新小米新生态的底气仍然略有不足。

至于二线市场与荣耀、OPPO、vivo、一加之间的胶着战况,小米也是进退两难。Counterpoint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降8%,环比下降5%。有分析人士预测,“整个行业回暖的节点在一直在延后,今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可能会是持平微跌,回暖可能要等到年底或者说是明年。”显然,手机无论是高端还是中低端,都无法再成为小米的新增长点。

雷军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为小米规划的未来随着年度演讲也越发清晰:左手大模型、右手造汽车,外加铁蛋儿这样的机器人,用大模型加持智能出行,以大模型让小爱变得更聪明,无处不在,多场景出击,从而一个全新的、智能的小米生态似乎就呼之欲出了。

然而,雷军官宣“2024年实现量产”的小米造车计划行将进入倒计时,小米汽车至今未露真容。不久前还一度传闻,就连小米亦庄工厂员工至今未目睹过小米汽车的全貌,让小米造车这件事多了一层虚无缥缈的气息。

从过往情况来看,雷军官宣的故事一如官宣自研芯片一样,尽管最终会出现,却总是姗姗来迟。如果小米汽车也像贾布斯的造车计划那样不断跳票,在与“蔚小理”等造车势力的竞争中,小米又将如何描述一个差异化的智慧出行未来图景?令人意外的是,这些人们无比关心的问题,雷军却并未在轰动圈子里的年度演讲中披露一二。

不过,雷军的年度演讲,倒是给众人灌饱了鸡汤后,突然来了一个积极“拥抱”大模型的插曲——一头扎进“百模大战”的海洋里。看雷军的底气,似乎是在造车之外为小米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然而,大模型与造车一样,都是需要“大把烧钱”的赛道。在小米汽车尚未正式落地前,小米又加入“百模大战”,如果不是对自己的资金状况高度自信,那么本次官宣大模型恐怕也只是为了蹭上新风口的热度。毕竟“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的名言就出自雷军。那么,小米的大模型会给小米带来新增长吗?

小米大模型和AGI差了几个OpenAI

善于挖掘产品亮点的小米,在大模型的发展策略上也与众不同。用雷军的话说,小米大模型走的是“轻量化、本地部署”的路子。然而在ChatGPT掀起大模型热的过去9个月里,众多科技公司们发起大模型卡位战时,从未有过“轻量化、本地部署”一类的说法。因此,尽管雷军在演讲中对自家的大模型表现出百倍信心,但事实却是“轻量化、本地部署”的简易路径,非当下主流大模型的主流。

OpenAI、微软以及英伟达组成的“三剑客”在太平洋东岸紧锣密鼓的密集部署“通用大模型”,而非走更轻量的小米模式。在国内,百度、阿里、商汤、华为、腾讯、京东等急于占位大模型市场的头部们,也在坚定地深耕“通用大模型”,无一走小米的“轻量化、本地部署”路线。

与通用型大模型相比,小米模式优劣何在?未来前景几何?会与其智慧出行的大梦想合二为一,再造一个新的“生态小米”吗?

“轻量化”大模型的前景尚未可知,但是“本地部署”这种战略路径选择,却是利弊鲜明。的确如雷军演讲中所说,“本地部署”可以有效避免隐私隐患,也可以更容易在手机端侧实现运行。但是相比“云端部署”,基于“本地部署”的大模型或许有着算力的受限,而算力又可谓是大模型运行的基石。

此外,“通用大模型”是大模型领域截至目前除小米之外,几乎所有玩家的共同选择。或许,“通用大模型”是业界头部企业公认的能让大模型充满足够想象空间和应用场景的开发范式。小米另辟蹊径的“轻量化、本地部署”路线,更像是为了“赋能”小米手机而做的附加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发布会上公布了小米大模型MiLM-6B的评估测试成绩,而擅长跑分的小米自然成绩不俗。在C-Eval评估中,MiLM-6B的平均分为60.2,总榜单排名第10、同参数量级排名第1。不过根据GitHub项目页给出的信息显示,小米大模型MiLM-6B的参数规模仅为64亿,在排名前十的大模型中训练参数最低,不知道这是否也是小米的差异化策略之一。

坦白来说,小米大模型与通用大模型之间的差异,已经在未来的增长机会和想象空间上被拉开了差距。尽管“轻量化”可以快捷打造,“本地部署”用雷军的话说可以保护隐私,或许这是雷军为小米大模型找到的差异化竞争策略,但是“自成一派”的小米大模型模式要想被市场接受,恐怕还需要在接下来付出不少努力和试错成本。

“梦想家”雷军何时圆梦?

一场耗时许久的年度演讲,雷军只字未提造车进展,反而略显迟钝地甩出“大模型”,想必也是经过一番之后才做出的无奈选择。但小米的确是既有远虑也有近忧。

小米手机在追逐高端梦的道路上所遭遇的困难,让雷军在演讲中毫不掩饰地表露过去一年的焦虑。其实整体来看,作为小米业务的基本盘,手机确实是无法轻易放弃的一块核心业务。但是凭借性价比优势成长起来的小米,怎样实现“高端梦”?这是刻在基因里的问题,也从一开始决定了小米从产品、品牌到市场建立的根基。

小米手机的高端梦遇到的问题,一方面是来自米粉自身消费能力与高端定价之间难以填平的“鸿沟”。如果小米要攫取高端市场,就必然放弃大多数米粉,转而去获得更多具有高端消费能力的“新米粉”,但这个过程市场会等待小米吗?答案不言而喻。

小米“拐点”时刻,轻量化大模型是不是伪命题?

另一方面,来自友商的高端机型密集轰炸下,小米屈指可数的高端机型实在难以形成有效战力,迎战、应战。高端市场竞争已经极度白热化的当下,小米的胜算难以明朗起来。

其实,雷军自己对小米的高端化遭遇解读更为“生动”,他直言,过去三年小米的高端探索,是我近10年来最痛苦,也是收获最大的一次成长。”从小米10的顺顺利利到小米11遭遇的重大挫折,再到小米12的不达预期,小米完全没有想到做高端会这么难、投入这么大,甚至团队内部也存在很大分歧,以致于雷军的整个春节假期都没有过好。但是卡在转型关口的小米已经别无选择,“梦想家”雷军也只能继续做梦、追梦。

在智能手机市场迎接“夕阳”的当下,尽管雷军个人早已实现财务自由,但作为一手抚养小米长大的灵魂人物,他必然要咬牙为小米手机“高端梦”的实现继续化压力为动力,同时小米也继续寻找新增长点,雷军也不能停止做梦。小米在用造车、大模型的新故事吸引市场,雷军也在续写自己的新故事。

出于企业发展的考虑,小米真心需要新的增长点,不仅要给市场和米粉讲故事,还要拿出实打实的真本事,要么推动小米汽车的落地发布,要么像王小川一样,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让自家的大模型真正跑起来。

人们喜欢听故事,但更反感一直在听故事而看不到剧情的实际发展。如果造车和大模型布局都无法获得市场的认可,所谓的“新增长点”也无法成为撬动万众狂欢的新G点。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