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智源:净利润持续下滑,高负债仍大举分红|IPO观察

464次阅读
没有评论

方大智源:净利润持续下滑,高负债仍大举分红|IPO观察

近期,方大智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方大智源”)更新披露了招股说明书,拟创业板IPO上市,公开发行不超过3500万股。公司此次欲募集56576.87万元分别用于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系统制造基地建设项目、总部运维中心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钛媒体APP注意到,方大智源实际上是由方大集团分拆IPO上市,而在此之前,方大集团通转让方大智源的股权已成功套现1.75亿元。业绩方面,方大智源的利润持续下滑,在高负债的情况下却大举分红。

方大集团拆分上市,先成功套现1.75亿元

方大智源成立于2003年,由方大集团、方大装饰出资设立,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熊建明通过方大投资、方大建科等合计控制方大智源83.35%的股份,为实控人。

钛媒体APP注意到,此次方大智源IPO上市实际上是方大集团分拆上市。值得一提的是,在分拆上市之前,方大集团通过转让方大智源的股权大举套现。2021年5月,方大新材料(方大集团子公司)将其持有的方大智源4.76%股权以7619.04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中信证券投资;方大建科(方大集团直接及间接持有100%的股权)将其持有的方大智源股权分别转让给了中信证券投资、深圳高新投、前海鹏晨、龙润春天、嘉远资本、华晟博泰。上述股权合计的转让价格为1.75亿元。

关于方大智源的实控人认定方面似乎也存在争议。据悉,2020年8月至今,熊希一直担任方大智源的董事长,并通过邦林科技、卓久投资、汇富丰投资、卓顺投资、立富投资和方大投资间接持有公司的股权,同时,熊希为熊建明之子。那么,为何熊希未被认定为方大智源的实控人?

对此,深交所也要求方大智源结合熊希在公司的持股情况、任职情况、董事会决策表决及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情况等,说明熊希作为熊建明之子,未被认定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规避同业竞争、股份锁定相关监管要求的情形。

利润下滑,质量也下滑

方大智源是一家专注于轨道交通设备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及运维服务。

方大智源:净利润持续下滑,高负债仍大举分红|IPO观察

2020年-2022年(下称“报告期”),方大智源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5299.04万元、52444.93万元、56438.26万元,营收处于波动,整体出现下滑趋势。

钛媒体APP注意到,导致方大智源的营收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因素或是因为其第一大业务萎靡所致。报告期内,方大智源主要拥有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系统工程、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设备销售及其他、运维服务、配件销售,具体情况如下:方大智源:净利润持续下滑,高负债仍大举分红|IPO观察

上表可见,作为方大智源第一大业务的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系统工程,其营收持续下降,特别是2021年,销售收入同比下降了32.93%。

需要指出的是,与第一大业务相呼应的是公司的净利润,报告期内,方大智源的净利润分别为7504.68万元、6792.65万元、5372.28万元,持续下滑。

除此之外,报告期内,方大智源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7160.03万元、3006.3万元、-1204.3万元,也在持续下降,特别是2022年更是出现了负数。同时,结合方大智源同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可以计算出两者的比值分别为0.95、0.44、-0.22。这组数据表明,报告期内,方大智源不仅利润在下滑,连盈利质量也在下滑。

债务高,仍分红

钛媒体APP注意到,方大智源的短期偿债能力始终远低于同行均值。2019年-2022年,方大智源的流动比率分别为1.48、1.46、1.48、1.42,同行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1.75、1.86、2.05、1.9;速动比率分别为1.29、1.32、1.33、1.25,同行可比公司分别为1.32、1.56、1.73、1.6,可见,无论是流动比率还是速动比率,方大智源均始终低于同行可比公司平均值。

与此同时,在上述时间段内,方大智源的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5.49%、64.19%、63.48%、61.37%,同行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别为49.5%、47.1%、44.75%、44.98%,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至少高于同行可比公司均值15个百分点。

或许是由于债务压力较大的因素,方大智源此次欲募集1.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站募资总额的23%。

然而,2019年和2021年,方大智源现金分红的金额分别为5500万元和6700万元,合计为1.22亿元。上述两次现金分红的金额几乎都可以支付其上述欲补充流动资金的金额。那么,在如此债务的背景之下,方大智源为何还要大举分红?对此,深交所也要求方大智源说明在资产负债率较高、业务占用资金较大的情况下,进行大额分红的原因及合理性。有关上述问题,钛媒体APP 发函至公司,但截至截稿,没有收到公司的回复。(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邓皓天)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