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行业分析报告,这样写!

497次阅读
没有评论

不少岗位都需要接触到行业分析报告撰写这件事儿,那么,怎样才可以写好行业分析报告呢?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总结了行业分析报告的撰写方法,一起来看看吧,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和启发。

满分行业分析报告,这样写!

「行业分析报告」这个技术活,好像不只是产品经理,什么咨询顾问、规划师、分析师,都多少需要会点,优不优质的咱另说,但是任务到咱这的时候,咱不能说不会。想会,您往下看👇👇文章有点长,请耐心点看,因为虽然长,但是干。

本文章分为3大部分:

  1. 为什么非要写这个报告?
  2. 怎么写好这个报告?
  3. 报告信息收集渠道

一、为什么非要写这个报告

为什么非要写,其实就是在此次明确你做这件事情的目的。

免得你哼哼唧唧憋了好几天,最终做了件“并没有什么价值”的事~(😭难过吧,难过也没用,往下看)

非要写的理由,有可能是:

  • 老板听朋友说XX行业老赚钱了,让你做个报告调研一下值不值得入··
  • 公司可能要做战略调整,领导让你做个报告调研一下风险和机会在哪··
  • 你工作干的没啥劲,想跳槽转行XX行业,看看前景,别被坑了··
  • 最近网上XX行业也太火了,你先研究研究,出去好跟人小小装个逼··

总而言之,行业分析能力应该是每个岗位都需要具备的能力,其次,目的不同,分析的侧重点就会有所不同。

二、怎么写好这个报告?

怎么做好这个报告?就是研究这个报告的方法。也是我要重点说给你们的内容,认真看啊,内容有点干货超标。

写好报告我们还是从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两个方面去说。

1. 研究思路

研究的思路?说人话就是:你拿到这个任务,要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去梳理?思路清晰了,你做事效率才会高。

简单来说就是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

大的思路上我们可以分以下4个方面。

第一、了解行业的基本概念,行业主要是干什么的、有哪些分类、目前发展到了什么阶段···

第二、分析宏观环境,用来了解整个行业趋势。

第三、研究这个行业的细分领域和头部公司,看看人家是怎么落地,怎么赚钱的,有哪些优势是值得学习的,哪些坑人家已经帮你踩过了。

第四、做个总结,因为你的报告要有结论,说人话就是活别白干···

放心,每个环节具体怎么做,后面内容框架里都会说到👇👇

2. 内容框架

还记得上面说过吗,整理研究的框架是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

所以我们的内容同理,结构上也是先宏观再微观~

宏观说清楚行业,说清楚市场,微观找到该行业的代表公司,抽丝剥茧的搞清楚他们的用户群体、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形态、商业模式等,最后做总结。

避免混乱,内容结构我们直接上图👇👇

满分行业分析报告,这样写!

让我们一个个来看。

1)行业概述

行业概述4大项:

  1. 行业定义
  2. 基本名词
  3. 行业分类
  4. 发展历程

① 行业定义

定义很好理解,我们要了解某一个行业,首先要完成行业的概念叫什么,就像你的名字一样。是大家管这个行业叫什么的一个 “称呼”,只不过在称呼的基础上,又赋予了它一层意义,就是我们说的定义或者概念。

概念,百度搜索之后,自己在用一两句话总结一下什么意思就可以,总之简洁明了的介绍清楚它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特点,让人看完会有 “ 哦,原来是这样” 的感觉。就可以了。

② 基本名词

主要指陌生词,基本的行业术语有哪些?专业名词是哪些?

③ 行业分类

标准化的分类,一般官方会给一些参考。

除了官方的参考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该行业大家的赚钱方式来看。

比如说我可以分析这个行业的产业链,包括上游、中游、下游,然后把整个链条串起来进行分析。

举个例子🌰:

我们拿【职业教育】这个行业来说,行业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满分行业分析报告,这样写!

④ 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其实就是这个行业的生命周期,我们要结合生命周期,看看这个行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发展历程一般来说都是按照大事件来确定的。我们按五步法进行研究,去看看现阶段,我们做什么,相对来说比较有发展潜力,会不会面临时代淘汰危机。

满分行业分析报告,这样写!

因为发展历程就像我们每个人的出生到死亡一样,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产品,他们也会有这个周期的,他们会经过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最终慢慢消失在大家的生活里,这是自然规律。

百度给你们找了一张图,配合理解一下。

满分行业分析报告,这样写!

举个例子🌰 :

  1. 小时候 MP3 和 CD 很火,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这些东西已经不存在了,这个行业已经进入死亡期··
  2. 10 年前地产比较火,现在随着市场的饱和,已经慢慢进入衰退期,钱已经没有10年成熟期的时候好赚了··
  3. 现在互联网视频直播等进入成熟期,小杨哥卖货一晚上就能收入千万··

我们也可以再拿【职业教育】这个行业来看一下他的发展历程。

满分行业分析报告,这样写!

是不是总结完行业概述后,你就清晰了这个行业的基本情况,包括它是干嘛的、主要做什么事情、赚哪些人的钱、目前是个什么形态、以后能不能有前景。

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介绍完基本信息后,我就能大概知道你叫什么名字、你长什么样子、性格怎么样、多大、你现在靠什么生计、以后会不会有出息。

2)宏观形势 + 市场分析

说完基本信息,我们看点实际的-宏观形势和市场分析。

这块才是我们行业分析报告中的高光部分,因为如果是在公司的话,这个模块意味着我们要不要投入资源去市场分一杯羹。

同样的,我们把【宏观形势+市场分析】这块分为几个关键点去说:

  1. 盈利模式
  2. 上下游供应关系
  3. 用户群体
  4. 市场规模
  5. 行业数据
  6. 行业先阶段发展

① 盈利模式

我们先来看看盈利模式,盈利模式就是我们说的商业模式,说人话就是这个行业主要靠什么赚钱。

市面上会把商业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B2C(商家对消费者):网易严选、小米商城等品牌商自己运营的平台、P2P
  2. B2B(商家对商家):主要是一些针对公司的服务或产品,像咨询公司、广告公司、百度、头条、sass
  3. B2B2C(早期是B2C):京东(有京东自营,有入驻商家)
  4. C2C(消费者对消费者):闲鱼二手交易、58同城二手板块
  5. B2VC(商家对投资者):绝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是,例如瑞幸咖啡、共享单车、B站
  6. O2O(Online to Offline):这个其实不能和上面几种放在一起讲,因为O2O的分类维度是从线上线下,而不是从交易对象的角度看。但是O2O可以包括B2C、B2B、C2C、B2B2C等等

以上是我们比较常见的几种商业模式,但是我们要搞清楚盈利,单单知道模式是不够的,我们还得知道这个行业主要是 “卖什么” ,给你们简单做个总结:

  1. 卖产品:以产品为核心,实际产品能带给用户的价值,比如手机、家具等
  2. 卖服务:以服务为核心的盈利模式。比如说交通、家政等
  3. 卖品牌:以品牌为核心去变现,但是他一定是在产品和服务已经相对知名的情况下,比如说加盟店、苹果手机
  4. 卖文化:现在的各类知识付费平台,课程等等,我们从小上学这件事情就是在卖文化,当然现在有各种形式的线上培训、知识付费的平台
  5. 卖资源:也可以理解为中间商赚差价,中介等,比如微商

那么问题来了,除了常识和经验之外,我们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搞清楚盈利模式?给大家提供一些分析思路,但是绝不仅限于这些思路:

a)与业内人士交流

问前辈、问同行、加入专业社群、付费咨询等。

b)看新闻,财报,行业文章

通过关注行业新闻、网上分析的文章或者帖子,建立基本的认知、关注财报了解利润来源。

c)行业整体数据

去国家统计局和对应的行业协会、行业媒体官网、学术论坛、行业官方公众号等等地方找关键内容。

d)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咨询、发现报告官网、证监会官网、东方财富网、行行查官网、36氟、阿里研究院、报告查一查、亿欧、钛媒体、有钱的也可以考虑咨询机构的报告、淘宝等等。

e)站在企业的角度看问题

用户看问题是看价值(这个东西好不好用?)。

企业看问题是看谁来买单(能把这个东西卖给谁?谁会买?付多少钱买?)。

② 上下游供应关系

其实你们有没有发现,任何一个行业其实只是整个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通过对整个产业链条进行分析,其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行业。这里具体的方法很多,可以层层逼近的方式来深入了解行业,具体的问题例如:

  1. 行业的供应链结构如何?供应商的数量与分布如何?
  2. 行业在产业链条中的位置是什么?上下游都有哪些?
  3. 行业在产业链条中的价值是什么?
  4. 行业在产业链条中是否不可或缺的?
  5. 行业是否具备在产业链条中的定价权?
  6. 行业属于产业链中的哪个类别和细分?(比如金融-银行业)在产业链中的哪个位置?7)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怎么样?目前处于什么阶段?行业处于初创、成长、成熟、衰退期?哪些因素可能会驱动行业发生变化?

……

如果我们把一整个行业按照链条分的话,分为上中下游,其中产业链中游多为目标行业,是产业链要研究的重点。

满分行业分析报告,这样写!

举个例子🌰:

比如说华为的背后,是无数上下游供应商提供的各种零件和技术。从芯片、到面板、到摄像模组、到音频系统等等,每个方面都是各种供应商的配件和技术结晶,最终才呈现出了一台优秀的手机。返回来,你的公司的业务在行业占额越多,你的话语权也就越高,也就是我们说的「议价能力」。

我们在回到之前【职业教育】这个行业,按照上、中、下游的的商业形态来划分的话可以划分为:

满分行业分析报告,这样写!

③ 用户群体

做市场分析,最重要的就是,搞清楚你的用户群体是谁。说人话就是:谁会用你的产品?谁就是你的用户群体。

只有搞清楚用户群体规模、用户需求、用户使用的习惯和态度,再依据用户群体的痛点,针对性的做产品方案和市场投放广告,往往能事半功倍。

了解不同区域的消费群体规模、用户需求、消费者使用习惯与态度、品牌/产品渗透情况。具体分析方法参考之前写过的市场调研的文章。

一般用户群体的维度划分我们可以包括不限于:性别、年龄、常驻地区、职业、学历水平、收入水平、消费特征、手机终端、兴趣爱好、活跃时间段、行为偏好、活动场景等。

我们还是拿之前「职业教育」这个行业来做用户群体分析:

满分行业分析报告,这样写!

④ 市场规模

市场规模的情况,我们把他分为2个部分,第一,看历史;第二,看未来。

我们往往不是去看历史,因为历史已经放在那了,对我们影响不大,我们只需要做好分析就行。

更要关注的是未来,未来这个市场有多大的蛋糕可以分,决定着我们未来有没有搞头。

看历史,我们主要关注:

  1. 市场规模大还是小?
  2. 与其它行业比,大还是小?
  3. 梳理目前行业有没有巨头?巨头主要干什么?这些巨头是处于发展阶段还是已经占据了大壁江山?他们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研究这些的目的在于,我们要了解现状,看看现有的市场,我们能不能分一块蛋糕。

如果行业中大部分蛋糕已经被瓜分得差不多了,后来者如果想要搅局,就需要创新的思路。

举个例子🌰 :当年的新闻资讯行业,是门户网站的天下,例如新浪、搜狐、腾讯等,拥有大量的采编团队,对于已经形成如此体量的行业龙头而言,以传统的思路跟它们竞争是不太可能的。于是今日头条作为搅局者,用算法分发的思路创新性地重构了行业格局,后来居上地占有了新闻资讯行业的一大块蛋糕。

是不是看历史我们还好理解,但是说到看未来,可能大家就比较疑惑了,啥也没有,我怎么看呢?

这里给大家提供 3 种方法,看图👇👇

满分行业分析报告,这样写!

那么问题又来了,市场规模我怎么算?

我们可以拆分成一个公式:

市场规模 = 用户基数 x 渗透率 x 消费频次 x 客单价

举个例子🌰:估算一下「在线职业教育」这个行业里「家庭教育」这个细分赛道的市场规模?

我们国家现在有14亿人口,根据地域和家庭人口的不同,我们平均一个家庭按4口人算,那就是有3.5亿个家庭。

渗透率方面来说看到不是每个家庭都会报名这类型的课,大概率可能是一二线城市,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人才会报名,我们估算一下占比大概在20% 消费频次的话,一般这种课程,每年复购的概率很低,所以我们按一年一次算。

假设我们课程单价是1万。

那么:家庭教育赛道的市场规模=用户基数(3.5亿个) x 渗透率(20%) x 消费频次(1/年) x 客单价(一万元)

在这个公式里面,用户基数肯定是已知,客单价也肯定是已知,而渗透率和消费频次可以根据经验或者相对参考值去估一个数,如果要提高准确率,还可以通过用户分群的方式估算不同人群的渗透率和消费频次。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专家访谈、市场调研的方式获取更准确的数据进行估算。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时候只能做一个粗略的估算,并且不同估算方法考虑的因素不同,最后的估算结果也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另外,如果实在不好自行估算行业规模的话,也可以查找市场上现有的一些行研报告,采用报告中的估算数据,作为参考。

⑤ 行业数据

行业数据主要指行业的大数据如何?有多少家企业、产品?

这块就涉及到3个问题:怎么找数据?怎么看待数据?和数据不准确怎么办?

A)怎么找数据?

从大的角度看,有5种方法:

a. 搜索引擎

简单说就是在网上去搜你想要的资料,一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呢,唯一的门槛是需要科学上网。要学会过滤信息,筛选出有效的信息。

b. 其他专业网络

除了百度之外,其实有很多专业查行业的网站,比如行行查。其中有很多网站的内容是不开放给搜索引擎的。

例如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就是一个信息孤岛,不开放给搜索引擎的,所以只能自行关注感兴趣的行业,寻找相关的媒体或自媒体。

c. 公开二手数据

国家官方公开数据,例如统计局数据。

上市公司公开数据,例如招股书、财报、重大公告。

以及来自咨询公司、数据平台、第三方机构的研究报告(一般相对有点专业度的公司,会定期给出行业报告,至少每年一次是有的)。

d. 市场调研数据

这些数据可以是二手的,也可以是自己调研得来的一手数据,具体调研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专家访谈、用户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Cold Call等等。

e. 人脉交流

这部分数据就看大家的本事了,可以是你的同学、老师、校友、同事、朋友带来的资源,也可以是你自己通过社交、会议、沙龙、社群等方式获得的人脉资源。

毕竟很多内幕消息和行业核心信息,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必须接触到相关人士,才能了解到这类信息。

总的来说,看脸,看缘分。

B)怎么看待数据?

拿一张表做说明:

满分行业分析报告,这样写!

a. 官方数据

最权威的数据来源是国家统计局。但是即使是国家统计局,拿到/上报的数据就是一定真实的吗?不敢多说怕不过审。行业协会数据同理。

b. 第三方机构数据

这种数据一般比较真实,但是有两个问题:

1. 数据来源于使用了第三方机构产品的企业。

例如🌰:「神策数据」发布的互联网行业报告,但是注意这类报告对互联网行业的定义,仅限于那些用了神策产品的互联网企业。那还有很多没有用这个公司产品的互联网企业,就不算了吗?

2. 行业不够全,只能用于某些特定行业的分析。

例如🌰:电商、游戏、教育等互联网属性强的行业,会有大量的用户数据提供给我们分析。但是对很多传统行业而言,要么没数据,要么很难收集数据。

c. 市场调查数据

调研数据相对来说是比较真实可信的。其局限在于样本量太小、成本又太高。

因为只要涉及到抽样,都会有样本是否有代表性的问题,反推可能过于夸张,而且还有幸存者偏差。

例如🌰:国家统计局统计相关数据的时候也会做抽样,但是样本相比全国的企业肯定是九牛一毛。

假如我们要做全量统计,除了公安机关、政府机关,就是三大运营商有这个能力了(三大运营商用户智能机设备数超过14亿),但是三大运营商又采集不到没有智能机的人群的数据,这都是客观局限。

所以我们在调研的时候,根据问我们的目标,对标样本一定要找好。

d. 企业主动发布数据

这类像上市公司的财报、公告等信息一般可以从官网的投资者关系这一栏找到,同时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对于新手了解一个行业非常有用,会有一些章节详细介绍上市公司从诞生到上市的情况,包括业务情况和运作方式,并将公司所在行业进行一次梳理。招股书、财报这类数据,虽然存在粉饰的嫌疑,但总体来说也是比较真实的,但是也有两个问题:

  1. 数量太少、频率太低,毕竟你不能逼着企业发布数据啊。
  2. 对于广大非上市公司,你怎么分析?估计只能猜了。所有的数据,在没法保证真实的情况下,其实都是不可以直接拿来用的。

C)数据不准确怎么办?

既然能获取的数据存在这么多问题,那应该怎么用呢?如果数据不准确我们怎么办?

首先,不要迷信各种行业研究报告的数据。严格来说,数据肯定不准,也没办法做到完全准。

如果你的内部数据和这些研究数据对不上,也很正常,这家的研究数据和另外一家的研究数据对不上,也正常。如果选其一的话,肯定是优先相信你的内部数据。

但是商业数据通常很难获取,特别是竞争对手的数据,即使是通过私人关系从对方内部拿到的数据也不一定准确(而且从职业操守角度来说的话,不管是你公司的核心数据还是对方公司的相关数据,都不应该随意打听和透露)。

一般通过第三方咨询公司购买是最常用的做法。

除此之外,从对方网站爬数据,通过搜索引擎收集相关的新闻报道、公司高管的采访视频、投资人对公司的评价等等方式也是常用的手段。

虽然比较麻烦,但是把以上方式收集到的数据综合在一起看却是最接近真相的数据。

行业研究真正的价值,不是具体数字,而是我们分析的人对于行业整体发展趋势的判断。好的研究者能够结合其他的数据和信息,看到数据背后隐含的商业行为和价值,这才是真正做战略分析的意义所在。

所以行业研究的实战价值意义要远远大于数据参考,如果内部数据都分析不出来问题,行业数据更是只能作为参考(行业报告上漂亮的数据,更多的时候是给投资人画饼时的背书)。

更关键的是,逻辑有时候比数据更重要。不管你通过数据分析出了多少结论,最后都要输出并且说服别人。这就需要你有讲故事的能力。

说服力强的故事通常有着严密的逻辑分析推理过程,因果关系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成立的。

如果只是收集以及数据,然后空谈数据的话,相对来说就没那么严谨。因为听你分析的人,可能会更加注意你的逻辑是否合理和严密。

⑥ 行业阶段发展

通过上面的市场规模、用户群体和数据的估算,我们大概知道了这个行业还有多大的空间可以供企业争取。接着就需要判断行业处于哪个发展阶段,毕竟在不同的行业发展阶段,企业的竞争策略也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可以关注下面几种指标来判断行业的发展阶段:

A)各种增长率,比如市场增长率、销售额增长率、用户增长率

因为这是主指标,与行业发展速度相匹配。

传统企业会更关注销售额增长率,因为传统企业是利润驱动的。

互联网企业会更关注用户增长率,因为互联网企业能圈住人的地方就可以赚钱。

尤其是市场增长率是可以直接判断行业可否发展的前景。

  • 市场增长率比较大,说明行业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 市场增长率比较小,说明行业市场规模趋于稳定
  • 市场增长率为负,说明行业处于衰退期,没必要加入

那么问题来了,市场增长率怎么算?

市场增长率=(本期市场销售额—上期市场销售额)/ 上期市场销售额* 100%

举个例子🌰 :

计算出某行业 5 月的市场增长率?

前提是需要知道该行业 5 月和 4 月的销售额;

假设 5 月销售额为 1000 万件,4 月为 700 万件,那么:5 月市场增长率= (1000 -700 ) /700 *100% 42.9%

B)利润率

除了增长率之外,另外要关心的就是行业平均利润率了,利润可以反映盈利能力,同时也可以吸引投资能力。

不过利润主要是传统行业,互联网行业可能不太在意利润的问题,毕竟大家刚开始都在烧钱。

衡量盈利水平的指标一般有毛利率(Gross Margin),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等等。

在研究具体项目时,一般会采用投资回报率(ROI),内部收益率(IRR),投资回收期(Payback Period)等等。

由于篇幅问题,这边每个概念的具体算法和公式我就不展开讨论了,大家可以从网上自行找一下。

C)企业占比(也可以说行业发展的生命周期)

行业前几名企业的销售额占比,可以反应出垄断程度和竞争情况。

集中度高的行业进入壁垒高,行业龙头的盈利水平一般比较高,比如手机行业的苹果,常年以牛逼的毛利水平占据同行财报的前面。

同理,集中度低的行业进入门槛低,但竞争激烈,盈利水平低。

行业如果在初创期和成长期都很适合企业进入,并抢“量”。成熟期和衰退期就需要稳扎稳打,在保持现有优势的情况下,谨慎探索未来方向。

⑦ PEST模型

宏观竞争分析的目的,在于让我们深刻了解该目标行业,尤其是预测和把控这个行业的发展机遇和方向。

而深入调研目标行业,就不得不提一下PEST模型(Politics-政治,Economy-经济,Society-社会,Technology-技术)是分析宏观环境最好的工具之一(不过也有很多人分析的时候只用PEST模型)。

用PEST模型分析,这个行业如何?(PEST模型如下)。。

P—政治因素:

指政策制度、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国际协议等等,主要看规范性政策、支持性政策、扶持性政策、限制性政策、保护性政策。主要是否是公有设施行业?是否受到政策和监控的严控?比如新能源(国家政策支持)再比如K12 、P2P(国家限制性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方面除了关注国内政府外,也要去关注国外政府的风向。比如说华为,在芯片发展方面受到了美国政府的强烈打压,还好他们一直坚持自主研发的精神。

E—经济因素:

指经济周期、通货膨胀、人均收入、购物习惯等等,主要考虑哪些经济因素影响了这个行业的发展?如奢侈品、旅游业。

S—社会因素:

指文化传统、人口分层、宗教民族、生活环境,主要考虑社会风俗和思想开放程度对这个行业有多大的影响?如医美。

T—技术因素:

指技术发明、工艺材料、新兴软件、专利数量,考虑技术是如何影响这个行业的?如手机、5G、Ai。

举个例子🌰 :

以我国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来举例?

政治方面:

  1. 2020年国家及各省市政府出台政策,鼓励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消费。
  2. 2000年,我国就开始规划新能源产业发展了。

经济方面:

  1. 近年来,居民整体收入呈上升趋势,且消费和收入成正比。
  2. 燃油的价格不断上涨。

社会方面:

  1. 根据某项调研报告显示,男性比女性更关注新能源汽车。
  2. 调查显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指标是环保、省钱。

科技方面:

1)截止2019年,我国纯电动专利数为全球第二,仅此日本2)全球汽车技术呈现“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

3)行业头部分析

说完概念和宏观、经济市场,我们看看做这个行业的主要企业有哪些?

行业里面一定会有很多企业,这些企业就一定会有老大老二老三,这个标杆分析,其实就是梳理一下行业目前有没有巨头?这些巨头是处于发展阶段还是已经占据了大壁江山?他们的研究方向是什么?

还是上面的套路,我们把【企业】这块分为3个模块去说:

  1. 主要企业
  2. SWOT方法论
  3. 商业画布

我们一个一个说。

① 主要企业

找出这个行业代表性的公司,利用以下方法去系统的分析它的各个维度。

② SWOT方法论

SWOT分析: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

是最常用的竞对情况分析模型。通过对这SWOT四个因素的排列组合,可以确定之后的竞争策略。

具体的思考维度可以参考但不限于以下思路:

  1. 用户构成、用户画像
  2. 品牌的知名度
  3. 总体市场及各销售渠道的市场占有率
  4. 产品特点
  5. 价格定位
  6. 销售渠道、供货程度、供应链
  7. 各销售渠道的优劣势
  8. 各零售店的促销活动
  9. 广告营销费用比例

……

针对上面的每一个维度,都可以做SWOT分析,具体操作的时候建议结合当前业务关注的问题,选择最紧迫的几点有针对性地分析。

由于这个模型已经很常见了,网上资料一大堆,我就不展开详细讲了,画个图给你们理解理解。

满分行业分析报告,这样写!

接下来在看一下通过SWOT方法,具体可以考虑的竞争策略了。

1)机会优势战略(OS)

如果外部的机会正好是你的优势,赶紧利用起来。

2)机会劣势战略(OW)

外部有很好的机会,但是目前是你的劣势,你就需要改进。

3)优势威胁战略(ST)

你具有优势但是外部存在威胁,那就需要时刻监视、保持警惕。

4)威胁劣势战略(WT)

既是威胁又是你的劣势,请及时逃离并消除。

还是整张图,更好理解👇👇

满分行业分析报告,这样写!

③ 商业模式画布

这个方法论更适用于系统的分析企业商业模式,用来描述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过程的方式方法,分别为:

1. 客户细分—CS(Customer Segments)

指企业所服务的一个或多个客户分类群体,以用户为中心,研究我们正在为谁创造价值,谁是我们最重要的客户?

2. 价值主张—VP(Value Propositions) :

用于解决客户问题、满足用户需求、传递什么价值、帮助客户解决哪一类难题?满足哪些客户需要 ?真正提供给客户细分群体哪些系列的产品和服务。

3. 渠道通路—CH(Channels):

通过沟通、分销、和销售渠道向客户传递价值主张、研究需要通过哪些渠道来承接我们的客户细分群体 ?如何接触他们 ? 我们渠道如何整合?哪些渠道最有效?哪些渠道成本收益最好?如何把我们的渠道与客户的例行程序进行整合?

4. 客户关系—CR(Customer Relationships):

在每个客户细分市场建立并维护客户关系,主要考察每个用户细分群体希望我们与建立和保持何种关系?哪些关系我们已经建立了?哪些关系成本如何?如何把它们的商业模式与其余的进行整合 ?

5. 收入来源—RS(Revenue Streams):

收入来源产生于成功的为客户提供了价值主张,主要考察什么样的价值能让用户愿意付费?他们现在付费买什么?他们是如何支付费用的?他们更愿意如何支付费用?每个收入来源占总收入的比例是多少?

6. 核心资源—KR(Key Resources):

提供交付所必备的重要资产,主要考察我们的价值主张需要什么样的核心资源?我们的渠道通路需要什么样的核心资源?我们的用户关系?收入来源?

7. 关键业务—KA(Key Activities):

通过执行一些关键的业务活动,运转商业模式。比如:价值主张需要哪些关键业务?渠道需要哪些关键业务?用户关系、收入来源等等。

8. 重要合作—KP(Key Partnerships):

有些业务要外包,有些资源需要从企业外部获得,主要考察谁是我们里要伙伴?谁是我们的供应商?我们正在从伙伴哪里获取哪些资源?合作伙伴都在执行哪些关键业务?

9. 成本构成—CS(Cost Structure):商业模式中所有环节所引发的成本构成,主要考察什么是我们商业模式中最重要的固有成本?哪些核心资源花费最多?哪些关键业务花费最多?

具体画布图表给你们放下面了👇👇

满分行业分析报告,这样写!

4)总结

针对上面调查到的内容,做个总结,简单分析一下我们下一步的机会和挑战分别在哪里。

另外能不能做好一份行业分析报告,重点还考察你的逻辑思维能力、洞察力、信息收集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平时可以多研究几个行业,比如先从自己熟悉的,或者自己所在公司的行业开始,摸清套路,在向外去扩展···刻意培养自己的这种实战能力。

三、信息搜集

最后,推荐一些常用的找数据的工具和网站,供你们参考:

  • 发现报告: https://www.fxbaogao.com/
  • 并购家: http://ipoipo.cn/
  • 官方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
  • 行业统计数据:各大行业协会官方网站
  • 第三方数据机构报告:艾瑞、CNNIC国家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AICT中国信通院、阿里研究院、360研究报告、 企鹅智酷、极光、友盟、 TalkingData、QuestMobile、前瞻网、199IT、艺恩、艾媒、易观、亿欧、等
  • 财经媒体:华尔街见闻、财新网、FT、新浪财经等
  • 咨询公司报告:MBB、罗兰贝格、尼尔森、IBM等
  • 二级市场研报:WIND万得金融终端、迈博汇金(慧博)、Bloomberg(彭博)等
  • 上市公司财报: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美国SEC、上市公司网站投资者关系页、巨潮网、证券星等
  • 创投媒体:36 氪、虎嗅、猎云、亿邦、新浪科技等
  • 垂直领域研究与资讯:微信公众号、知乎机构号等
  • 宝藏工具:B站,包括但不限于知识区的财经频道,科普频道,社科频道等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啦。

感谢你耐心的看完了这么长的内容,给自己点个赞吧~

本文由 @产品陀螺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