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星空》发售前,我的寻星故事

593次阅读
没有评论

写在《星空》发售前,我的寻星故事

距离《星空》发售只剩不到半个月,作为天文爱好者和B社粉丝双重身份,我对于这款游戏早已翘首以盼多年,对它寄予了极高的期望。我也早早就购入豪华版,买了限定手柄和耳机,想用实际行动去支持它。

写在《星空》发售前,我的寻星故事

为什么我如此期待这款游戏?不光是因为我游戏玩家的身份,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对头顶这片星空的热爱。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我们渐渐习惯了不再抬头仰望。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不光是抒发我对游戏的期待,也是想将自己过往追星经历分享出来,吸引更多人点燃对追寻星空的热情。

01好奇与求知

最早接触到天文是什么契机?说实话记忆早已模糊,但我仍然可以记起几个片段。

或许是通过小城家中的窗台无意间抬头看了眼星空,发觉无数闪烁着光芒的群星似乎正向我致意;或许是和爸爸妈妈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月亮向父母提出了为什么月亮在跟着我走的疑问;也可能是从爸爸的大屁股电脑上,无意间见到了几张星系的绚烂图片而瞬间被其捕获了心灵……

写在《星空》发售前,我的寻星故事

但无论如何,心中那颗对于星空好奇的种子就此发芽。我学着通过一切手段去了解这深藏在地球大气后的浩瀚宇宙。在家人都睡去后坐在阳台的沙发上仰望星空,用不知道谁送的地摊货双筒望远镜去仰望那一颗颗未知的星辰,和无数同龄人一样幻想成为宇航员遨游星海。

我喜欢在电视上看火箭发射,随着操作员的倒数心也一起提到了嗓子眼。直到航天器进入轨道,看着控制中心的科学家们庆祝欢呼,我的内心也心潮澎湃。每当有人问我幼小的我大学想考哪里,我的回答不是清华北大,而是会自豪地说出南京大学,因为据我了解南大的天文系是国内最好的,而这就是小时候我的梦想。

2008年的那次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地方的日全食,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忆犹新。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我早早就得知这个消息便在楼顶等待,用爸爸教的方法,把之前医院拍的片子剪下来放在眼前直视太阳,通过一盆水的反射降低太阳刺眼度观察太阳。当太阳真的开始逐渐变黑,白天居然也出现了星辰!这样奇妙的天文体验让我幼小的心灵再次受到冲击。

这颗种子在这些养料的滋养下不断生根发芽,而随着进入人生中的新阶段,我也开始了更深层的实践探索。

02探索与实践

进入初中后,我开始更多地接触网络,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检索能力,我对星空的探索才算真正打开了一扇窗子。

我渴望获取更多的知识,喜欢在几个网上谈论天文的地方,例如牧夫、天之文、天文吧等翻阅每一篇帖子,我不断汲取着大佬们的经验,购买了第一本天文书籍《夜观星空》(强烈建议初级天文爱好者从这本书入门星空观测)。在14岁生日那年,软磨硬泡让妈妈给我买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星特朗80EQ。事到如今才发觉,在我当时经济条件并不好的家庭,这一要求是多么的任性。但也得益于此,我对于星空的观察也正式进阶。

写在《星空》发售前,我的寻星故事(老伙计 星特朗80eq)

我仍然记得费尽心思地组装好天文望远镜后,就迫不及待地把它搬上了楼顶,对准天上的璀璨星空,在疑惑为什么模糊不清好一阵后才后知后觉发现没调焦。转动调焦滚轮,眼前的画面逐渐清晰,星光由大团的模糊光圈开始变小变亮,直到定格。我高兴得叫了起来,原来肉眼看见的璀璨星空,此刻在天文望远镜中依然是那么耀眼夺目,但星星似乎有了更多的颜色。而即便是肉眼下黯淡无光的一片星域,在天文望远镜的视角下,也闪烁着众多的群星。

对准月球,丰富的月面细节让我为之惊叹。找寻行星,土星的光环,木星的四颗卫星都暴露在了我的眼前。书籍上描绘的文字和图片,第一次在我肉眼观察下被还原出来,显得是那么的真实。

写在《星空》发售前,我的寻星故事写在《星空》发售前,我的寻星故事

对于当时怀揣对世界求知渴望的我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心灵冲击。那种感觉时至今日回想起来仍然刻苦铭心。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是一种一窥到自然星空奥秘一角时的惊喜和惊讶,我第一次意识到了和头顶的广阔的宇宙相比,我是多么地渺小。

之后的观测更加频繁和熟练,对照着纸制星图去辨别天空中群星的名字,认识耀眼的夏季大三角和猎户七星等各种知名和不知名的星辰。那时的幸福就是每日放学回家,吃一碗奶奶下的面条,然后就急不可耐的把望远镜、书、星图、手电筒都搬上楼顶,什么也不想,就算只是看着满天星辰就有一种极其快乐的满足感。然后回家在阅读书籍,写观测笔记,那是初中生的我最美好的一段时光。

感谢我的童年都是在小城度过,没有那么严重的光污染,允许了我能有仰望星空,看看繁星的权利。

也是在初中,我接触到了《上古卷轴5》《辐射3》等B社游戏,《上古卷轴5》中也同样有着璀璨的星空,但更重要的是,B社开放世界让我仿佛想起了第一次观察星空的感觉,原来游戏可以这么自由,可以这么丰富。我又被B社的游戏俘获了。

写在《星空》发售前,我的寻星故事写在《星空》发售前,我的寻星故事写在《星空》发售前,我的寻星故事

可能是因为喜欢天文,想要探寻星空的未知。在初中第一次看了《三体》后惊为天人,被科幻丰富的想象力所折服,又再次栽入了科幻的“大坑”。就这样,初中所形成的爱好对我影响至今。时至今日,游戏、科幻、天文,依然是我最难以割舍的三大爱好。

03 重拾与拓展

因为学业的压力,高中我逐渐放弃了费时费力的星空探索,天文望远镜也只能吃灰。但只要有机会,依然会看网络上关于天文信息的资讯。在学校依靠科幻小说度日,回家则沉溺于电子游戏,之前的小时候的宏伟目标逐渐被现实所消磨。

直到上了大学,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才开始重拾天文这个爱好。大学买了人生第一台相机,因此能够用更清楚的照片去记录星海。接触了星野摄影,上山下乡拍摄星野照片,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感。

关于星野摄影可以看看我之前写的这篇文章: 星海之上,触手可及:从星空中看虚拟游戏与现实世界的边界 | 机核 GCORES

写在《星空》发售前,我的寻星故事写在《星空》发售前,我的寻星故事写在《星空》发售前,我的寻星故事

同时也更喜欢玩游戏,玩到了更多和探索宇宙相关的游戏。《星际拓荒》《天外世界》《无人深空》《飞向月球》这些游戏,让我能够遨游星河,探索未知宇宙,仿佛我真的成为了一名开拓未知星空的传奇宇航员。而这是单纯的星空观测或阅读科幻书籍所无法带来的沉浸视听体验。

写在《星空》发售前,我的寻星故事写在《星空》发售前,我的寻星故事写在《星空》发售前,我的寻星故事

也是在这期间,《上古卷轴6》没等到,却先得知了《星空》作为B社下一部作品发售的消息,于是满怀期待,开启了五年之久的等待。

04 等待与期盼

机缘巧合,大四在上海一家游戏公司实习,毕业后也留在了这。上海的天空永远那么明亮,仿佛可以照亮所有的黑暗和阴影。在光污染如此严重的这里,即使在没有月亮的夜晚也很难看到天空中的满天繁星。在天气好的日子,偶尔下班,一睹天空,能有几颗亮点点缀在夜空就已经非常幸运。

写在《星空》发售前,我的寻星故事(严重的光污染)

人猿第一次抬头看向宇宙的时候,人类文明的端倪就开始产生。而如今的人行色匆匆,很少有人抬头关注星空。上半年看完了卡尔·萨根的《COSMOS(宇宙)》,又再次重燃了我对星空的热爱。我的手机中现在仍有星图和天文通,看到不认识的星星还会打开软件辨认一下。但很久之前就想进行的星空旅行,因为种种原因却迟迟无法实现。

在工作之余,闲时我还会打开《Space Engine》,以光年为单位,在浩瀚宇宙中遨游,观察每一个恒星系的组成,降落在行星上看着其他星辰的升起落下。而我想在《星空》中得到的其实也就是这样的体验,能在数不清的星系中随意穿梭,并体验发生在太空中的故事。所以陶德说的1000颗星球并没有让我特别反感,只要核心故事体验不差,1000颗星球能让人前往探索降落,这是件多么浪漫的事啊!

写在《星空》发售前,我的寻星故事写在《星空》发售前,我的寻星故事写在《星空》发售前,我的寻星故事

05 仰望

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期待《星空》,想要探索未知的宇宙?浩瀚宇宙,除了壮美辽阔之外,也给了生活在地上的人们一丝寄托和希望。我们渴望探索星空的奥秘,渴望科技爆炸,能够将我们从苦闷的工作生活中短暂抽离出来。

真正科研性质的宇宙探索离我们普通人太远,但至少只要我们想,在天气适宜的夜晚,还有仰望天空纵观繁星的权利,并尽情想象这浩瀚宇宙或许会存在些怎样超出我们理解的未知事物。

借用卡尔·萨根《宇宙》中我很喜欢的一句话为本文结尾。

我们由星辰所铸,如今眺望群星。

写在《星空》发售前,我的寻星故事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