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科學】立竿見影:古人如何制定二十四節氣?為什麼有閏月?

437次阅读
没有评论

這個成語出自生活經驗,許多成語和人們的生活經驗有關。

在古書上,這個成語最早出現於東漢‧魏伯陽著的《參同契》。《參同契》是部煉丹術著作,古人所說的煉丹,包括內丹和外丹。外丹是用丹爐煉製丹藥,內丹是指修煉。《參同契》分為 35 章,第 25 章討論修煉,若順應五行,專心一志,就能夠「立竿見影,呼谷傳響。」

「立竿見影,呼谷傳響」的意思是:在陽光下樹起竿子,立即見到日影;在山谷中呼喊,聲響立即傳播開來。都是比喻迅速收到效果,讓我們以「立竿見影」造兩個句吧。

這藥對頭痛有效,服下去疼痛立即消失,有如立竿見影。

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可以收到立竿見影般的效果。

立竿見影固然出自生活經驗,但在天文學上,卻是一種測量日影,訂定節氣和回歸年的方法。古時用來測量日影的竿子,元代以前高度固定八尺,稱為「表」,這可說是最古老的天文儀器。

表,不過是根高度固定的竿子,用途卻很多。測量時,先確定南北方向,再測量每天太陽在正南時的影子,並用鋪在地上的尺子(圭)量取長度。影子最短那天就是夏至,最長的那天就是冬至。

夏至和冬至訂定出來,其他節氣和地球公轉的回歸年也就不難訂定了。春秋時已測出回歸年為 365 又 1/4 日,戰國時的《四分曆》就是根據這個數值訂定的。

【成語科學】立竿見影:古人如何制定二十四節氣?為什麼有閏月?圭表。圖/wikimedia

小朋友會許會問,農曆不是根據月相變化訂定的嗎?幹嘛要測量回歸年?

其實農曆自古就是陰陽合曆,二十四節氣代表陽曆。朔望月約 29.53059 日,一年約 354 日或 355 日,而回歸年為 365.2422 日,兩者相差約 11 日,所以要設置閏月,使朔望年與回歸年不致相去過遠。

遠在春秋時,中國人就掌握十九年七閏的規律,即 19 個回歸年正好有 235 個朔望月。

小朋友或許還會問:只用朔望年難道不行嗎?幹嘛要有閏月?要知道,氣候變化和地球公轉有關,和月相變化無關。如果只用月相變化訂定曆法,而不加上陽曆元素(二十四節氣),這個曆法將脫離現實,沒有什麼用處。

古時以樹立在地上的「表」測量日影,以鋪在地上的「圭」量取日影長度,因此圭和表具有法定標準的意義,於是衍生出另一個成語:奉為圭表。小朋友,你能用這個成語造個句嗎?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