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用户感知到系统带来的安全感?或许我们可以在产品设计上着手,打造好安全感设计。这篇文章里,作者就从熟悉感、数据安全等维度出发,对B端设计的安全感设计体现进行了拆解,一起来看看吧。
说点在设计思维以上的一些内容,目的是在设计过程中(当然不仅仅局限于设计,其他行业都可),形成常用设计思维中的一部分。
(文章底部有文章结构图)
用户从登录平台系统,到离开系统这个过程,用户感知到的有系统带来的安全感,以及流畅的秩序。
可以想象下,就是当你走近博物馆,有那个导视牌,将参馆项目分成几大主题,主题也会分成多个子主题,层层拆分,又紧密联系,整个流程是顺畅且环环相扣的。所以在系统设计的时候,也应该有这种脉络的思维框架在大脑里构建出来。
一般来说在设计过程中的安全体现应该有熟悉感和数据安全两种,以下展开聊聊:
一、保持一致性(要面熟,不能太陌生)
面熟,一般用在更新的阶段,要解决版本更新引起的用户陌生感也是很重要的任务。大家都晓得版本更新通常意味着界面和功能的变化,而用户是已经习惯了以前的设计样式和交互方式。
1. 保持一致性
保持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是设计中的基本原则,有助于用户建立对产品的信任感。
在版本更新中,保持之前版本的设计元素和风格可以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更容易找到熟悉的视觉指引。保持相同的颜色、字体、图标等设计元素,即使有变化,也能让用户产生一种连续性的变化体验,而不会有太大的陌生感,所以对大版本迭代还是很慎重的。
2. 渐进式设计:不要搞突变
不要突然改变整个产品的设计,而是采用渐进式的设计过程。逐步引入新的设计元素和功能,让用户可以逐步适应,减少陌生感。
因为过于急速的设计变革就大可能的引起用户混淆和不适应。步骤形式的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让用户在一个相对熟悉的环境中逐步适应变化。这种方法有助于用户更平稳地迁移到新版本,减少他们感到陌生的程度。
3. 用户中心:老话长谈,就像吃饭用筷子一样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一直是用户体验的关键。在版本更新时,依然要了解用户的需求、偏好和习惯,特别是专业技能的用户,专业技能的操作习惯和偏好。确保设计能够满足他们的期望前提下进行版本更新。考虑到用户的行为模式和使用场景,有助于设计出更符合用户期待的界面和功能。
4. 可探索性设计:给予可行性的引导,新特征说明
确实增加一个新的功能,那么要允许用户可以“探索”新设计和功能。就像是导游,可以为其提供一些简单的引导,更好的适应和理解新功能新形式。
设计师可以在用户体验中引入一种主动参与的元素,让用户感到他们对产品的掌控力更强。用户不再被被动地推送新的变化,降低用户的抵触情绪,使他们更积极地适应产品更新,从而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 弹出提示:新功能中添加一些弹出提示,引导用户在关键地点进行交互。这些提示可以解释新功能的用途、操作方法以及用途。用户在看到这些提示时,会被鼓励去探索并了解新的功能。
- 新手引导:帮助用户学习如何使用新功能。通过一系列的引导步骤,逐步了解新的界面和功能。
- 交互性提示:将一些交互性提示直接嵌入到界面中。这些提示可能是图标、按钮、指示性文本等,鼓励用户操作,以探索新的功能和界面元素。
- 信息图标和标签:在界面上添加信息图标和标签,更快地理解新功能的含义。这些图标和标签可以帮助用户识别特定的操作或功能。
- 资源链接:(这个在B端里不常用)提供平台相关资源的链接,如操作手册、帮助文档等。这些资源可以帮助用户深入了解新功能的使用方法,为他们提供快速上手的渠道。
- “发现更多”选项:(应用场景复杂时)在界面上添加一个“发现更多”选项,可以点击进入一个专门的界面,里面列出了新功能的介绍和用途。给予用户主动权,让他们可以在自己的节奏下进行探索。
5. 提示教育性内容
在设计中可以考虑添加教育性的内容,如小提示、引导界面等,帮助用户了解新的界面布局和交互方式。
6. 个性化设置:成熟稳定的产品,可能会采用的主动型功能
首先它也是一种设计策略,面向多个不同群体的用户推荐的统一的方案,用户会提出“界面能不能换换,看够了”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而这种背景应该是成熟的场景,才能够有基础去做个性化设置,要不然成本也是很高的。所以有这种成熟需求的话,我们可以这么做,
允许在版本更新中让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使用习惯进行界面和功能的定制,从而增强用户的适应性。这种方法可以让用户在新版本中创建一个更符合他们熟悉感和需求的环境。从而可以让用户更有掌控感,达到个性化体验的目标。
颜色和主题: 允许用户选择界面的颜色主题,保留一些熟悉的元素,降低陌生感。
布局和排列: 允许用户调整界面元素的布局和排列顺序,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来重新组织界面。
界面元素大小: 允许用户调整界面元素的大小,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视觉需求,使他们更容易阅读和操作。这个在面向医院科室的用户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二、隐私数据安全(保密要紧)
需要将需求落地的时候,从产品和设计的两个角度来思考落地的实施。
1. 产品角度
1)数据风险评估(开发更熟悉具体操作)
在设计阶段,首先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可能的数据安全威胁和风险。考虑到不同类型的数据,风险级别、存储和传输方式。
2)访问控制(主要是登录和权限)
设计适当的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授权用户能够访问特定的数据内容。使用身份验证、授权令牌等方法进行登录,以及限制不同用户角色的访问权限。
3)数据加密(一种是开发层面的加密,一种是数据显示显示上的加密)
对于敏感数据,比如保护患者数据信息,采用加密技术保护数据在存储和传输中的安全性,不被篡改和窃取。
4)审计和监控
设计产品添加审计和监控功能,跟踪数据的访问和操作记录。便于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和潜在的安全威胁,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5)数据分享
平衡保密性与共享之间的需求。允许用户选择信息的受众医疗机构、医生以及时效,以确保他们只与他们愿意分享的人分享。
6)数据备份和恢复
在设计数据存储方案时,考虑到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机制。定期备份数据可以防止数据丢失,同时设计好的恢复流程可以确保在数据丢失或受损时能够迅速恢复。
7)遵守法规:医疗数据相关的规定
确保产品设计符合适用的法规和法律要求,如数据保护法、隐私法等。遵循合规性要求可以减少法律风险。
8)安全提示
在产品中提供安全教育和提示,帮助用户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数据安全。提醒用户不要分享敏感信息,定期更改密码等,增强用户的安全意识。
2. 设计角度
1)暑期教研清晰的隐私信息提示:智能登录和动态验证
使用智能登录方式,滑动拼图、文字点选、语序点选、字体识别、空间推理、智能随机等,以提供更高的安全性。
2)视觉图标和标识
使用安全图标和标识,如锁形图标、盾牌图标等,可以传达数据安全的感觉。这些图标在界面上的应用可以帮助用户更直观地理解他们的数据受到保护。
3)安全性提示
在界面上添加安全性提示信息,提醒用户如何保护自己的数据。这可以是简短的提示,如“保护您的密码”、“不要分享敏感信息”等,帮助用户养成安全意识。
4)数据加密
在用户输入敏感信息时,可以使用动画效果模拟数据加密的过程。比如“*”星号,通过这种加密方式,让用户感受到数据被保护的过程,增强他们的安全感。
另外一种在数据展示上,常用的方式对患者的隐私信息也会采用加密的方式进行隐藏,比如地址、手机号、名等
5)色彩运用
在设计界面时,选择能够传达安全感的色彩。通常蓝色、绿色等色彩被认为是与安全相关的色彩,可以用于传达数据的安全性。而红色通常被认为危险、警告、负面的色彩。
6)单独强调安全措施
这类用的少,通常在登录时会有多个安全认证方式。在平台系统内的,有案例的是网盘云盘有对单个特定文件夹设置安全设置。
7)一致的因素政策
在设计中可以为隐私政策提供链接,让用户可以随时查阅有关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详细信息。确保隐私政策在内容和设计上的一致性,让用户更容易理解。
8)适当隐私设置反馈
在用户操作涉及隐私信息的地方,提供适当的反馈。比如,显示成功的提交信息、密码已更改等反馈,帮助用户确认他们的数据已被安全处理。
专栏作家
Ychen,微信公众号:B端设计啊呜,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专注于医疗大数据B端产品设计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