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图上的93家AI制药企业(2023终极版)

862次阅读
没有评论

中国地图上的93家AI制药企业(2023终极版)中国地图上的93家AI制药企业(2023终极版)

辞旧迎新之际,智药局为大家带来了中国AI制药版图的2023年度终极版
据智药局不完全统计,中国AI制药公司已经达到了93家,市场开始回归冷静。
本次年度版本,智药局将针对中国91家AI制药公司的成立背景、融资进展、商业模式等方面做了深度的分析,希望读者能对中国AI药物研发产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中国地图上的93家AI制药企业(2023终极版)北上深三强
随着AI制药分布图的逐渐完善,我们可以看到中国AI制药公司主要分布于北京、长三角、大湾区三地,囊括了超94%的AI制药公司。
其中又以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座城市较为突出,均超过15家公司落户。
一方面是因为人工智能作为前沿技术,超30家公司的技术源自高校或者研究院的成果转化,因此需要与高校、研究机构密切合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等都有深厚的积累。
例如清华大学的多个学院和产业研究院发力,孵化出了包括水木未来、华深智药、水木分子等公司,今年9月水木分子获得千万元种子轮融资。
另一方面,北京、长三角、大湾区的产业链完善,部分定位于CRO的AI制药公司也更容易获客。除此之外,发达的产业和政策扶持也密不可分。

嗅觉灵敏的张江走得最前面。2021年张江牵头成立了“张江AI新药研发联盟”,如今成立时间超过2年,每年都有超10家公司加入联盟,包括AI制药公司、CRO、跨国药企等,扩大张江在AI制药的影响力。
中国地图上的93家AI制药企业(2023终极版)
此次新增2家AI+药物研发的公司——益杰立科和影粒生物。
益杰立科成立于2021年9月,是一家致力于利用人体内源性表观遗传基因调控机制开发新一代基因疗法的生物技术公司。益杰立科的平台通过其开发的人工智能(AI)算法不断探索以获得更优的CRISPR- Cas组件,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调控目的基因或同时操控多个基因的表达。
影粒生物成立于2022年4月,是一家AI赋能蛋白质进化和改造的公司。通过对蛋白质结构数据的分析和AI预测,使用结构生物学方法从分子级别和三维结构精准改造蛋白质,实现对蛋白质功能的快速优化而取得性能优异的蛋白质产品
以下是公司具体情况(红色为新增公司)

中国地图上的93家AI制药企业(2023终极版)

中国地图上的93家AI制药企业(2023终极版)商业化变现

三种商业模式共存
在商业模式上,AI药物研发企业有三种主流模式:AI SaaS、AI CRO和AI biotech,即售卖软件、服务和研发药物。
AI SaaS服务是指为客户提供AI辅助药物开发平台,最主要用一套标准化的产品,通过平台为企业赋能,帮助企业加速研发流程。
AI CRO是指初创公司通过人工智能的辅助,为客户更好地交付先导化合物或者PCC,再由药企进行后续的开发,或者合作推进药物管线。AI biotech则是以推进自研管线为主,较少进行外部合作的公司。 
国内多数AI药物研发企业都会在SaaS服务商、AI CRO和AI biotech的商业模式中兼容两种或者三种。
中国地图上的93家AI制药企业(2023终极版)
对外授权开始萌芽
与此前合作模式的不同,今年AI制药公司的对外授权开始萌芽,这也意味着AI药企的研发能力得到了市场的承认。

2023年9月12日,英矽智能与Exelixis达成合作协议,后者获得英矽智能USP1抑制剂ISM3091的全球权益。根据协议,Exelixis支付8000万美元预付款。
2023年10月14日,费米子科技与健康元药业签署协议,将公司自主开发的镇痛新药FZ008-145在大中华区的独家权益授予上市公司健康元。
2023年11月21日,百济神州与Ensem Therapeutics达成合作协议,引进后者的差异化CDK2抑制剂ETX-197,交易总金额13.3亿美元,以及一定比例的销售分成,其中预付款未披露。该CDK2抑制剂目前处于准备申报IND的阶段。
AI+蛋白质优化成为热点
根据智药局的调研,已经有部分公司将业务重点放到了AI+蛋白质设计与优化上。自AlphaFold2问世以来,AI赋能的蛋白质进化与优化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包括对蛋白质的免疫原性预测、人源性预测、溶解度预测、PI预测、结构预测等,都让AI能够在多个方向赋能抗体和酶的优化。
由于蛋白质的重要性的广泛的参与性,让企业的客户不仅来源于药物研发,还包括IVD、农业、化妆品等客户,能够极大扩展公司的客户和营收来源。
2023年包括力文所,影粒生物、域新说、寻明生物(Aureka Biotechnologies)等相关公司都拿到了融资。

中国地图上的93家AI制药企业(2023终极版)创业高峰难以复制
教授创业撑起半边天

根据创始人/团队的不同背景,中国AI公司主要分为6类: 高校/研究所成果转化、互联网大厂入局、基金孵化;或海归博士、资深药企专家、互联网人创业。
创始人具有高校/研究院背景几乎占据半壁江山,多达35家公司,这还不包括高校教授担任联合创始人或者首席科学家的情况。
身处资本的聚光灯下,身处象牙塔的教授们纷纷走下三尺讲台,踏上了创业的星辰大海。另外由于人工智能产品的特性,AI制药行业也迎来了一批跨界从业者,包括海归博士以及互联网跨界人士。
中国地图上的93家AI制药企业(2023终极版)
资本寒冷,创业进度减缓
从成立时间上看,中国分别在2018年和2021年分别迎来了一波创业潮,分别有14家和31家公司成立。
一方面疫情激发了人们对生物医药的投资热情,行业热钱涌动,是钱找项目而不是项目找钱。而另一方面AlphaFold的出现解决了“困扰生物学50年的难题”,足以引起科学界和投资机构的瞩目
随着2020年以来海外薛定谔、Relay、Exscientia等AI制药公司陆续上市并且股价走高,让投资人看到了这类新兴企业的退出端被打通,为资本退出打下强心针。
然而2022年起,生物医药陷入了资本寒冬,新增的AI+药物研发的公司开始大幅减少,不仅源于市场上资金的缩紧,初创公司难以获得资金支持;更缘于市场上的部分公司开始饱和,投资人要求新公司足够差异化,也减缓了创业热情。
相较于海外机构对AI制药的追捧,中国退出端不确定性增大的情况下,国内众多投资人仍在观望中,目前2023年新成立的AI制药公司仅3家。
中国地图上的93家AI制药企业(2023终极版)
融资出现“断代”
一个明显的事实,国内的AI制药公司的融资情况明显出现断代现象。
头部公司晶泰科技和英矽智能走到了D轮,并且分别向港交所递表冲刺IPO,开启了退出之路。
今年国内获得融资的AI制药企业中,除开药物牧场、深势科技已经走到了C轮外,绝大部分都处于天使轮到A+轮阶段,仅有1家公司获得B+轮融资,少有公司走到中后轮次。
智药局了解到,不少投资人已经减少对生物医药的关注,愿意看项目的投资人也更看重公司的药物数据、平台的新颖性,更重要的是公司估值。以往融到A轮公司不少存在估值过高的情况,难以进入下一轮。
当前AI制药公司绝大多数仍然处于早期,国内有23家公司处于种子轮及天使轮,Pre-A轮的公司为18家,22家已经融到了A轮(包括A+轮)。
中国地图上的93家AI制药企业(2023终极版)
写在最后
今年行业最大的变化是,医药融资寒冬、IPO暂缓,以及英矽智能和晶泰科技的相继向港交所递表。

美股AI上市药企的表现,也让不少业内人士逐渐失去信心。多种因素叠加下,让AI制药变得异常艰难。

行业洗牌、挤出泡沫,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AI制药行业的主旋律。但不少创业者也表示:逆境反而能够帮助它们成长,让市场看清楚真正有价值的公司。


一项新兴技术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中并非一蹴而就,螺旋式上升是规律,暂时的波折有利于行业长期发展。


我们对AI+药物研发抱有信心。


The End—

推荐阅读

中国地图上的93家AI制药企业(2023终极版)中国地图上的93家AI制药企业(2023终极版)中国地图上的93家AI制药企业(2023终极版)中国地图上的93家AI制药企业(2023终极版)

 

Read More 

正文完
可以使用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ID:xzluomor)
post-qrcode
 
评论(没有评论)
Generated by Feedz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