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报道
编辑:编辑部
【新智元导读】刚刚发布的AI人才报告显示,全世界的顶尖AI人才中,几乎每两人中就有一人是中国培养出的人才!开卷后,美国码农们也都被迫开启了地狱模式,为一个offer面试12场。
就在刚刚,全球AI人才报告发布。全世界的顶尖AI人才中,由中国培养出的人才已经占到了近1/2!有趣的是,当这些人卷到美国后,当地程序员的日子,似乎是越来越难了。不断压低的薪资,无休止的面试,地狱级的题目……码农们正在经历一场噩梦。裁这么多人,剩下的钱用来干嘛呢?当然是招AI人才了!去年,OpenAI就已经开出了百万甚至千万年薪的天价,重金求顶尖AI工程师。同时,招聘岗位的调查显示,只要title带上AI,工资就会蹭蹭上涨,比不带AI的岗位年薪最多能高出几万美元!
美国码农的面试,正在成为一场噩梦
在上个月,Wired的一篇报道就描述了码农们经历过的种种奇葩面试,去面试时艰难而荒谬的遭遇,令码农们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冒冷汗。种种迹象显示:科技行业正在经历一场彻底的变革。在疫情期间,硅谷大厂们的过度招聘,如今终于要被矫正了:现在需要的是适应高利率,屈服于股东的压力,提供业务效率。于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裁员席卷硅谷。根据就业追踪机构Layoffs.fyi估计,自2022年初以来,已有超过400,000个科技工作岗位被裁减。
今年3月的被裁员工并且裁员潮并没有停下的意思。仅在过去两周内,亚马逊、思科、Expedia Group、Rivian和Bumble等,都宣布要裁掉更多员工。总体而言,美国的就业市场仍然强劲,失业率处于3.7%的低位。而在科技行业的失业率大概为2.3%,这是计算机技术行业协会CompTIA根据美国政府的数据计算得出的。但裁员已经让整个行业的人惴惴不安。一位前谷歌高管表示:「如今权力的平衡已经转移到了雇主身上,这让招聘变得更加艰难。」一家程序员求职公司的数据表明,很多公司一直在采用激进的薪资谈判策略,尤其是Meta。但招聘专家警告说,题目太难、薪资不高等等,都会让公司错失优秀的候选人。
面试已经达到地狱级难度
现在硅谷软件工程师和程序员的面试题,已经到了长达数天才能做出来的程度。CoderPad的CEO Amanda Richardson认为,如果公司给出一个12小时的带回家测试,就会自动过滤掉那些有12小时完成测试的人。(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 Richardson表示自己就很难完成。)而这,就会排除一些非常有才华的程序员。所以他建议,测试的时间应该在90分钟到2小时之间。技术课程开发人员和教学设计师John Moore表示,这些面试题简直就像正式的工作项目一样,让人怀疑自己的眼睛。当然,也有人表示理解。资深软件工程师Demetrios C.表示,自己不认为在面试时被要求写出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是多高的要求。但是可以看出,科技公司们似乎在利用最近的裁员潮,来压榨面试者。Demetrios现在也负责招人工作,他表示,自己现在得翻阅大概80到100份简历,才能发现一个真正优秀的求职者。其余的简历很多是在造假,或者干脆是AI投的,这让企业在招人时格外费劲。当然,招聘者不好过,求职者们遭遇的委屈就更多了。工程师Marc Love在Threads上写道:「这太荒谬了!我知道现在竞争很激烈,找工作很困难,但很多招聘的公司根本没给我们基本的礼貌和尊重!」数据科学家Dan Nguyen也表示,自己理解现在的工作竞争很激烈,但是公司招聘时的糟糕行为实在让人难以忍受。「有些人表现得很粗鲁,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在这短暂的时刻里占了上风。」蒙特利尔的AI研究员Sasha Luccioni也表示,地狱级面试的情况百分百属实。她在X上爆料说,在某次求职中,一家大科技公司给她安排了12场面试,和一份带回家的任务,整个招聘过程持续了4个月。
职位紧张,Meta趁机压价
模拟面试平台Interviewing.io最近就发布了一份报告,揭露了Meta在面试候选人时采用的非常可疑的谈判策略。在谷歌、Meta、亚马逊、苹果、Microsoft和Netflix这六家大科技公司中,Meta在过去12个月的招聘人数增幅是最大的(尽管同时Meta也在进行裁员)。这也就使得Meta对面试候选人具备特殊的吸引力,让他们不太可能获得来自其他巨头的报价。
Interviewing.io发现,Meta现在基本上垄断了FAANG的招聘Interviewing.io表示,在过去几个月中,Meta向自己的客户发出了20份面试邀请,然而最终Meta提供的却是比求职者预期更低的职级。而且,Meta还趁势压价,他们为工程师提供的薪水,比其他公司同职级的平均总年薪低了50000美元。如果求职者有一大把offer可供选择,会有很大的空间来谈判,然而现在紧张的科技市场中,很难找到这样的机会。当然,Meta并不承认自己有这种行为。在最近的财报电话会议上,CEO小扎表示,Meta从去年起就积压了大量需要填补的岗位,并且今年还计划对一些岗位进行调整。尽管自2022年底以来,Meta已经裁掉了数万名员工,但Meta表示,公司的薪酬理念和范围近年来从没有变过。那为什么会出现比预期低5万美元的工资呢?Meta发言人Stacey Yip没有正面回答这一说法,只是回答说,「根据招聘理念,我们根据个人在团队中的潜力来进行评估,并为每位候选人匹配符合其技能和职业抱负的职位和级别。」
AI人才需求量狂涨42%,会就能多拿好几万
尽管大型科技公司近一年来裁员不断,但是省下来的钱又乖乖上贡给了人工智能。年前曾曝出,OpenAI正开出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美元的天价年薪,只为挖顶尖AI人才。这些被裁掉或者降薪的员工,看着搞AI的人拿着高薪,不知道会不会分外眼红。下图是在线招聘平台ZipRecruiter上的相关岗位和薪酬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只要title带上AI,那工资就得蹭蹭上涨(红圈相比于灰圈),比不带AI的岗位年薪要高出几万美元。像显卡一样,人工智能人才已经成为各大公司的争夺对象。如果叠加上动不动就成百上千人的裁员,实际的就业市场到底是什么情况?我们先来看一下坐拥众多巨型科技公司的美国。下图给出的,就是近一年新增就业岗位的变化:可以看到,与AI相关的工作岗位总体呈上升趋势,且近期在逆风的情况下实现了明显的正增长。(这里将需要对AI算法或模型有技术理解的职位,定义为AI职位,覆盖了计算机和数学等相关职业)相比之下,其他的技术岗位就可怜了,疫情爆发后,科技领域及其他行业的公司曾经展开大规模招聘,但随后为了提高效率,开始裁员并采取其他降低成本的措施。其中,与AI相关的职位发布,主要集中在了数据和工程领域。让我们把时间再拉长一点,可以得到下面的这张图:来自马里兰大学的研究人员表示,与2022年12月的低点相比,新的AI职位数量增长了42%。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在2022年底发布的ChatGPT,引发了AI狂潮。而科技人才的整体市场仍呈下降趋势。与2022年12月相比,今年1月份的新IT职位减少了31%。Indeed等求职平台的数据也显示了AI与技术就业市场的类似趋势:与AI相关的职位发布在增加,而总体的数据科学与软件工程职位发布则在减少。这种趋势在美国一些科技巨头中尤为明显,资源正在向人工智能领域转移。
– 亚马逊近几个月在多个领域裁员,原因是业务优先级的变化;
– 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正在努力将资源投向AI的发展,同时削减开支;
– UPS计划今年裁减约12000个岗位,同时增加了对AI和机器学习工具的使用;
– 苹果放弃了长达十年的电动汽车项目,部分员工将转向AI项目工作。根据Aon近期对部分技术客户进行的调查,大约四分之三的公司认为,AI技能值得高薪酬,意味着相对于现有员工,新员工的薪酬中位数更高。
Sora横空出世,AIGC岗位激增6倍
国内这边,随着Sora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AIGC技术又一次站在了高科技领域C位。与去年相比,AIGC领域的人才需求直接暴涨了近613%,而平均年薪也达到了44.37万元。从AIGC相关职位的职能分布TOP5来看,算法工程师、产品经理位居前二,占比为18.95%、12.63%。视觉设计、自然语言处理、图像算法位居第三至第五。随着AIGC的影响日益扩大,求职者对其投递的热情如火如荼,今年开工投递该领域的人次同比增长191.55%。在收到投递人次最多的TOP5职能中,除了算法工程师之外,非技术岗位如产品经理、市场经理/主管被投递的人次占比最多,其中产品经理占比居首,为8.02%。在这TOP5职能中,产品经理、算法工程师被投递的人次同比增长最多,前者增长近10倍,后者近9倍。
全球AI人才追踪2.0
那么,这些AI界的精英,又都流向了哪里呢?刚刚,智库MacroPolo发布了最新的研究报告——「全球AI人才追踪2.0」,深度解析了自2019年以来全球AI人才的分布。过去一年,大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大跃式进步,加上算力飙升,让人们见证了AI的强大力量和巨大潜力。毋庸置疑,科技界大部分资本和人才,都倾向将AI应用到现实世界的实践中。而且,各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激烈,这场竞争很大程度上将围绕着AI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人才。下图,直观呈现了当前不同国家顶尖AI人才,从求学到现在工作地方的流动情况。其中,中国高校的毕业生,大部分还是会留在本国就业,而去美国深造的那些,工作基本上也会落脚在美国,只有极少部分回到国内。
来自NeurIPS 2022上接收的论文作者的样本数据;左边一栏代表本科生,中间代表研究生,右边是毕业后工作地这份报告,在2023年的亮点有哪些?
2023年重点变化
1. 美国仍是顶尖AI人才工作首选地。在美国的研究机构中,美国和中国研究人员(基于本科学历判断)占比75%,比2019年的58%有了显著提升。此外,美国不仅是全球最顶尖AI人才(约占前2%)的首选地,还有60%的顶级AI研究机构。2. 在美国和中国之外,英国、韩国及欧洲,也在逐渐成为顶尖AI研究者的理想工作地。就AI研究者来源(基于本科学历)来看,印度和加拿大的比例有所下降。3.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AI产业需求,中国在过去几年扩大了国内AI人才库。中国也培养出了世界上相当一部分的顶尖AI研究人才——从2019年29%提升至2022年47%,所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才在国内行业工作也就不足为奇了。4. 印度的情况也类似。虽然印度仍是顶尖AI研究人才的主要输出国,但其保留人才的能力正在增强。2019年,几乎所有的印度AI研究人员都选择出国寻求机会,而到了2022年,有1/5的印度AI研究人员决定留在国内工作。5. 中国和印度的这些变化反映了过去几年一个更广泛的趋势:顶尖AI研究人员总体上的流动性减少。2022年,有42%的顶尖AI研究人员是在异国工作的外籍人士,比2019年下降了13%,这意味着更多的顶尖人才选择留在自己的国家就业。
八张图表揭示核心观察
1. 最顶尖AI研究员工作的主要国家(前~2%)拥有全世界的精英最多的国家当属美国,从2019年65%将至2022年的57%,但美国仍是世界之首。而最大的变化是,加拿大人才暴减7%,中国凭借拥有12%的顶尖AI研究员,排在世界第二。
「最顶尖的AI研究员」是NeurIPS Oral论文的作者。2022年的Oral接受率仅为1.8%。2. 最顶尖AI研究员的主要原籍国(前~2%,基于本科学位)美国培养顶尖AI人才的比例正在下降,从35%降至28%。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这方面的比例大幅提升,从2019年的10%飙升至2022年的26%。
3. 世界TOP 25顶尖AI研究机构霸榜世界领先的AI研究机构,仍旧是谷歌,斯坦福次之。纵观所有机构,清华北大排名大幅提升,此外,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赫然出现在世界TOP 25的名单中。在2022年,世界排名前六的AI研究机构分别是谷歌、斯坦福、清华、MIT、CMU和北大。
基于作者的分数排名4. 在美国机构工作的顶尖AI研究员的主要原籍国(前~20%)下表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在美国工作的中国顶尖AI研究员的比例,增长了10%。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学者,走向美国。
5. 顶尖AI研究员的原籍国(前20%,基于本科学位)中国在世界上培养出顶尖AI研究员的比例,大幅增加,从2019年的29%,涨到2022年的47%。这个增长比例(18%)也可以说是世界之最。
6. 顶级AI研究员工作的主要国家(前20%)美国依旧是世界之最。虽然从59%下降到42%,但仍拥有世界最多的顶尖AI人才。而中国也吸引了更多AI研究员工作,3年的时间占比上涨了17%。
以研究人员目前工作的机构总部为基础的国家归属7. 顶尖AI研究员中在国外工作与在留在国内工作比例(前20%)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顶尖AI研究人员,更愿意留在本国工作。
8. 在美国完成博士学位后,绝大多数非美国籍的AI人才留在美国中国学者在美国完成博士学位,愿意留在美国工作的人才比例增长了4%。
31%美国科技工作者955都上不满
尽管整个世界都在裁员,尽管连OpenAI都推出了「996福报套餐」,但相当一部分美国的科技工作者仍然深受「工作不饱和的困扰」。求职网站Indeed最近发布的报告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科技行业工作者每周工作时间少于40小时(其中31%的人每周工作30-39小时,另外有5%的人每周工作时间不足30小时)。别说996了,连一天平均8小时的工作时间都得不到,真是「太惨了」。不过上图也指出了,那些每周工作31至39小时的人,大多数的工作经验不到10年,且在目前岗位的任职时间不足两年。正是这部分「年轻一代」,充分利用了工作场所提供的灵活性。与此同时,有57%的银行和金融行业的工作者每周工作40至49小时。看起来,尽管最近AI的迅猛发展导致人类在一些工作岗位上变得「多余」,但与金融、银行、航空等行业相比,科技行业的岗位整体上还是比较坚挺的。最后,有7%的人每周工作超过50小时,不过他们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工作机会。另外,相比于坐在办公室或者远程办公,技术人才更喜欢混合型的工作安排。长期的疫情使远程工作在科技行业流行起来,虽然在办公室全职工作仍然占主导地位,但大多数雇主发现,允许员工至少在部分时间远程工作是吸引人才的最有效策略之一,HR在招人的时候也会考虑这一点。技术求职者通常会倾向于包含一定比例远程办公的岗位(只有大约1/4的人在找完全面对面的工作)。数据显示,与完全远程或完全办公室工作相比,混合工作安排(在办公室至少三天)可以提高员工的保留率。这一发现表明,技术人才实际上在具有某种办公室工作元素的角色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而不是完全喜欢远程工作。此外,Indeed的研究分析了员工离职的原因:39%的积极求职者期望获得更好的工作生活平衡,38%希望找到压力更小的工作,38%的人期望得到更优厚的福利,比如额外的带薪休假或育儿假。好消息是,尽管面对裁员和经济不稳定的担忧,科技公司依然在积极招聘,并寻求新途径来吸引人才。参考资料:https://www.wsj.com/tech/ai/ai-jobs-demand-tech-layoffs-5b7344c0?mod=tech_lead_pos5https://venturebeat.com/programming-development/31-of-u-s-tech-workers-put-in-less-than-40-hours-per-week/https://www.wired.com/story/why-tech-job-interviews-became-such-a-nightmare/https://macropolo.org/digital-projects/the-global-ai-talent-tracker/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