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亲身入局具身智能!Qwen内部组团,通义千问技术负责人带队
“从虚拟世界走向现实世界”
衡宇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Qwen团队内部组建了一个全新的具身智能小分队!
这一消息由通义千问技术负责人林俊旸(Justin Lin)在上对外公开。
外媒评价称,这一举动标志着阿里巴巴迄今为止最明确的物理AI系统探索。
而阿里,也成为了继OpenAI、Google等之后,又一家宣布入局具身智能赛道的大模型大厂。
黄仁勋曾则表示,英伟达在AI与机器人领域拥有一个“数万亿美元级”的长期增长机遇。
显然,阿里没有想放过这个长期竞争与机遇。
“走向现实世界”,Qwen组建具身智能团队
具身智能小分队隶属于阿里巴巴旗下的Qwen(通义千问)。
这是负责阿里旗舰基础模型研发的核心部门。一直以来,该团队负责Qwen系列大模型的研发、开源和商业化应用。
林俊旸在公开具身智能小分队的帖子中写道:
多模态基础模型现在正在转变为能够利用工具和记忆,并通过强化学习执行长期推理的基础智能体。
它们理应从虚拟世界走向现实世界!

如果说以往的大模型是在“理解”世界,那具身智能的目标,就是让模型能够“参与”世界——从林俊旸的推文里不难看出,Qwen已经开始着手把多模态模型推向具身智能的新阶段。
此外,林俊旸在推文中特别用了一句“I set up”来形容这次组建。
这意味着,这个团队是由他亲手从零搭建,并由他亲自带队推进的。
林俊旸是通义千问的技术负责人,虽然他在加入阿里之前的经历鲜少公开,但从过往履历来看,几乎一路都在AI底层模型方向深耕。

根据领英公开资料,2019年从北京大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毕业后,林俊旸就加入阿里,担任高级算法工程师。
起初,他的研究方向集中在搜索与推荐场景中的自然语言处理和多模态建模。
2020年起,他开始进入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研究与部署。
短短两年内,林俊旸便作为核心开发者和项目主管,主导了MoE模型M6的构建。
2022年以后,他转向通用大模型方向,并在Qwen项目成立后担任技术负责人。
时至今日,他带领团队打造了Qwen系列大语言与多模态模型,并主导开源工作。
阿里“向具身智能应用阶段演进”
事实上,这并非阿里首次涉足具身智能。
从投资布局来看,自2024年以来,阿里就在该领域保持高度战略关注。
集团层面,这两年陆续投资了逐际动力、星动纪元、宇树科技、星海图、灵心巧手等一批具身智能公司。
阿里云则在今年9月领投了自变量机器人的1.4亿美元融资,这也是阿里云首次在具身智能赛道上的直接出手。

除了资本投入,技术与生态层面的融合也在同步推进。
在9月举办的2025年云栖大会上,阿里云与NVIDIA联合提出了“Physical AI”计划,明确将AI大模型与机器人、自动化、工业制造等领域结合,打造智能化的物理世界操作系统。
目的就是,让AI不仅在云端推理、生成、对话,还在机器臂的转动、传感器的输入、运动轨迹的规划中发挥作用。
可以看到,在具身智能板块,包括模型、算法、平台、算力基础设施等,过去几年阿里内部的AI布局几乎都集中在软件层面。
但从今年起,这种“纯虚拟形态”的AI正在发生方向性的转折。
Qwen组建具身智能小分队这一步,就被认为是阿里正式迈向“用AI驱动现实”的信号。
从技术演进路径看,这样的延伸是自然的——
模型规模的增长,使得AI具备了抽象推理与任务分解能力;再结合RL、记忆模块与工具使用能力,模型便可以被赋予更强的行动连续性,也就是林俊旸所说的长时序推理。
当这些能力从软件模拟场景转向真实世界,具身智能就该正式登场了。
阿里集团CEO吴咏铭在9月的云栖大会上曾公开表示:
未来五年,全球AI投资总规模将突破4万亿美元。
阿里将通过持续大规模投入,推动AI技术从基础模型阶段,向具身智能、机器人化应用阶段演进。
换句话说,Qwen具身智能团队的成立,是阿里整体AI战略的一次关键落点。
不过,截至稿件推送,全平台未见Qwen具身智能小分队的招聘信息……
有知道具体情况的盆友们,欢迎后台小窗留言哦~
参考链接:
[1]https://x.com/JustinLin610/status/1975806926253662494
[2]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10-08/alibaba-s-qwen-technology-lead-sets-up-in-house-robot-ai-team
